魁星楼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沈阳县志》载:“魁星阁高踞城东,落日余晖,远眺千里。”“星亭与晴霞”曾被列为“盛京八景”之一。清代沈阳才子苗润琦在《陪京杂记》中说:“魁星楼在福晋门(大东门)外,楼朝西,下南为文昌阁,庙西有道士。楼上四窗,南望鄂家粉,东望观音阁,北望烟火,西望角楼(沈阳古城角楼),眼高,美不胜收。”魁星楼又名魁星阁,位于沈阳万泉河(俗称小河沿)北岸,坐北朝南。建于晋末天聪二年(明朝崇祯元年1628)。魁星大厦占地1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多平方米。是一座依山而建,高约20米,供奉魁星。

魁星大厦有三层。楼的正下方,即一楼,呈正方形,用仿古大青砖砌成,两边各有半圆形拱门,墙基顶上有一面花形女墙,底层为空亭,亭内有楼梯可登二楼。第二层也是砖砌的,四面也有圆拱门。外面有十二根柱子,柱子上有斗拱和飞檐,还有通往三楼的楼梯。三楼是木质结构,用门隔开花,外面有十二根柱子,上面有彩画。楼内有一尊檀木雕刻的魁星像,酷似一个红毛蓝脸的鬼。站在山顶,一只脚像倒“奎”字一样举起大钩,一只脚像冠军一样独立。左手拿着水桶,右手拿着指向状元的神笔,也就是所谓的“魁星指向状元”。“隗”是“苏葵”,是古代一颗恒星的名字。魁星被古人附为掌管文运之星,魁星也被改为魁星。道教甚至尊魁星为主宰文学盛衰的神。在过去,科举制度盛行。在赴京赶考之前,一些赶考的进士会去魁星楼祭拜魁星雕像,以此来赢取奖品。魁星楼上层西侧,有一块盛京名人苗公恩题写的“文明于世”的匾额。

魁星楼的院子前,有一座青砖大门,大门上端用大青方砖刻着“魁星楼”三个大字。山前左右两侧,用花岗岩胶合板竖起了几十尺高的大旗杆。山门东面还有一扇侧门,有两扇木门,门下有门槛。青砖围墙环绕,庭院呈长方形。

在魁星楼的北面,有一座三角形的柱架上悬挂着一口大钟,钟上铸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再往北,正殿有三座塔,东面有一尊观音像。正殿正中,有一尊主宰人间名利的文昌帝像。文昌本来叫卫星,但本来就叫卫星。古代占星家将其解读为吉祥之星,道教更是看重。大厅里有六个隔间,西翼有三个隔间。

原为道士居所,后为僧室。

魁星楼

因“压倒三江”而名噪一时的才子王尔烈,嘉庆四年(1799)从大理寺退休,来到盛京翠生书院(又名沈阳书院)主持教学。教学之余,他曾带领学生到魁星楼,瞻仰魁星塑像,让后辈借鉴。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铁岭殷罡书院转学到奉天东关模范二班小学时,曾和同学朋友一起面对魁星,吐露心声。

民国初年,少帅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为魁星楼院内的文昌帝君殿题写了“有求必应”的匾额,高高悬挂在大殿正中。

魁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关系密切。这里曾经是一座道观。清同治光绪年间,里面住的都是道士,但有意思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里面就变成了佛寺。由此,魁星楼成为沈阳儒释道的融合之地。这座楼的住持莫驱魔人,是沈阳有名的高僧。近年来,担任沈阳市佛教协会会长的安祥法师还兼任魁星楼住持。

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魁星楼仍保存完好,但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它作为“四大老楼”被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