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怎么治?

1.辨证论治:

(1)脾气虚证:健脾益气。代表:四君子汤。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加减: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行气宽胸;脾虚气滞所致的嗳气、纳差、饱胀、腹泻者,用香砂刘军汤益气健脾,理气宽中。

(2)脾阳虚证:温中散寒,益气健脾。代表人物:李中堂。药物:白术、人参、干姜、炙甘草。加减:虚寒者,加附子、肉桂,助阳散寒;气滞停饮者,加枳实、茯苓理气饮之;如果胃脘痛隐隐作痛,冷或饿时疼痛剧烈,可以细嚼慢咽,喜欢温压者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3)脾不统血证:益气补血,健脾补血。代表:归脾汤。加减:根据出血部位、时间、程度及寒热,寒者加艾叶炭或熟姜炭温经止血,热者加生地炭或棕榈炭凉血止血。

(4)中气郁结证:补中气,壮阳解郁。代表:补中益气汤。加减:腹痛患者,加白芍柔肝止痛;气滞者,加枳壳理气消胀。

2.中成药治疗:

(1)四君子丸: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食少便溏。(2)香砂刘军丸: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消化不良、嗳气、纳差、腹胀、便溏。(3)沈凌白术颗粒:用于疲倦乏力,食少便溏者。(4)沈凌健脾胃颗粒: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泄泻呕吐,形体消瘦,神疲乏力。(5)补中益气颗粒: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体虚、纳差、腹胀、便溏久泻、脱肛或脱肛、子宫脱垂。(6)人参健脾丸: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便溏、饮食不足、神疲乏力等症。(7)补脾益肠丸: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腹胀、疼痛、肠鸣、腹泻及粘液血便;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

(8)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冷痛,呕吐泄泻,手脚不温。

(9)人参归脾丸:心脾两虚,面色萎黄,倦怠少食,女子月经量淡而淋漓等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针灸治疗:

1.脾虚证: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及对应的背俞穴为主。如太白、三阴交、足三里、丰隆、脾俞和舒威。

2.脾阳虚证: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及对应的背俞穴为主。加关元、肾俞,重用艾灸。

3.脾虚气滞证: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的背俞穴为主。加气海、关元、百会,重用艾灸。

4.脾不统血证: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的背俞穴为主。无形白,血海,舒歌,重用艾灸。

日常护理:

1.不要过度运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经常拉肚子,再加上粪便的刺激,很容易使肛门周围的皮肤红肿疼痛,所以每次排便后用软纸擦拭,用温水洗臀部,必要时涂些甘油护肤油或爽肤水。同时要让床单干净整洁,每天更换消毒过的床单和内衣。

4.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记录大便的次数、数量、颜色和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