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柏林之声被戏称为“声音中的劳斯莱斯”?㈠
除了瓜子、饮料、口罩等传统物件,建议有条件的话连接耳机或蓝牙音响,有助于更好的吸收毒性。
(图:03年留学德国,像老鼠掉进米缸,拔草给自己攒了个简易车载音响,放在宿舍听音乐。在没有12V专用电源的情况下,一个台灯的内置变压器成功改造成DC电源;如果买不起四个音箱,那就先买两个万能音箱,暂时当双声道书架音响听;如果你买不起专业电线,就用普通的...;无法调节均衡,用了国内自己DIY的耳机放大器进行前置放大)
(图:为了更好的效果,必须做一对音箱。红酒盒不用木板。好在德国人各方面都用的是实心材料,瓦楞纸箱的音质几乎和薄层板一样厚实。卫生纸芯也是厚材质,我找了两个做低频导管。
(图:成品图。为了增加箱体重量,减少不必要的共振,每个音箱都压了一个2kg左右的书)
(图:后来,一个中国女孩搬进来,成了我的邻居。她发现自己很喜欢听音乐,一直想买一套音箱,但是又不知道买什么好。于是我花了两个星期悄悄给她做了一个“简易版的电脑音响”。这两个星期,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各个宿舍楼下的电子垃圾里翻找,寻找可以利用的废弃元器件。在德国做电子DIY比较麻烦。没有钟发、知春这样的大型电子市场,元器件很难买到,街边的“电子爱好者商店”也只能买到一些常见的电阻、电容、烙铁。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可修复的14V/3A电源。为了让元器件容易买到,我在设计中选择了A类功放路线。图中功放虽然小,但是集成了电源噪声抑制、前置放大、频响补偿、低音增强、功率放大。唯一的缺点就是用起来很“暖”。)
(图:后来那个中国邻居变成了现在的诺嫂。这是我为她做的扬声器单元。因为功放是容易发热的A类功放,所以我选择了灵敏度高的音箱,这样可以用更少的输出功率和很小的失真达到同样的听觉效果。后来盒子被诺嫂美化成了上图,理工男的寡居气质消失了~)
2004年回国的时候,我们也把这个音响带了回去。十几年过去了,我也没时间去深入音频相关的对象。今天,我属于我的老工作。如有不当意见,请指正。
好的音响可以让你用耳朵“看”。
和发动机一样,每辆车都有一套音响,有的只值几百块,有的要好几万。大部分车载音响严格来说不叫音响,只是车载广播,可以连接手机,开车的时候听点东西也不会无聊。真正好的音响,一定要结合汽车这一特殊载体进行设计和调校,包括硬件、软件、选材、匹配以及与车身设计的兼容性。
就像这支GLC柏林之声,给听者一种甜美、湿润、松散、闪亮的声音。你可能很难想象为什么光看帖子就能用这些词来形容一套音响,但和其他高端原厂车载音响一样,确实做到了。
大家熟悉的高端汽车音响品牌,除了柏林之声,还有丹拿、鲍尔斯?& amp?威尔金斯)、铂金傲(Bang?& amp?Olufson)、哈曼卡顿、玻色、梅里迪安、马克莱文森等。,有各种关于这些音响品牌的科普文章甚至想排名。个人认为很难和同阵营的各个品牌竞争。每个品牌也有各种档次的产品。关键要看这个产品最终的表现。接下来我就说说车载音响和家庭音响的区别。
烧钱点1:提升整车噪音性能
和坐在家里欣赏音响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噪音源,发动机噪音、传动系统噪音、轮胎噪音、风噪都会干扰听音环境。如果这款车的基础不好,音响工程师的努力基本都白费了,他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一款整体噪音水平低,隔音效果好的车。
做过NVH的朋友都知道,降低车内噪音1db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工程师的心血和R&D的财力。如果这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那么每个人都可以静静地完成它。以我之前的调整工作为例:
在创作《爱车的诺诺》之前,整个团队都在处理动力总成的测试,这也是车上最大的噪音源之一。每个车企都希望下一代车型听不到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任何噪音,但只要使用内燃机,就难逃缸内爆炸的反复。燃烧产生的振动会沿着传动系统及其附件寻找任何可听见的环节(类似于音频信号寻找“扬声器”),噪音会在这些环节中表现出来,然后传到人的耳朵里。
为了降低人们听到的噪音,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降低发动机产生的振动。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是在曲轴的输出端提供缓冲部件,以尽可能减少从曲轴传递到变速箱的振动。比如专用离合器从动盘上的减震器,比如把实心飞轮改成双质量飞轮,甚至在双质量飞轮上增加额外的可移动质量块,吸收更小的速度脉动;其他工作还包括优化连接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部件的刚度和阻尼,如悬架(俗称发动机脚)、管路、操纵杆等。当然还有隔音屏障和车身局部加强。
(图:与工程师一起研究新车型上市前的NVH推广潜力。你能看出是什么样的车吗?)
其实很多情况下的改进都是上述方案的组合,但几乎没有厂商能守住“全活”的成本,所以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厂商的成本空间来选择“最有效的改进方案组合”。
这和我们今天在洗车场和自营车业务中植入的“修理计划单”很像。从我们这里买车的诺粉,知道星级保养方案单。它的关键价值在于告诉你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也算是我们过去在二手车上工作任务的延续吧!
对于NVH测试工程师来说,开一辆车马上就知道它有多值钱。GLC在NVH上的基础非常好。正常开油门行驶时,传入车内的发动机声音很小。即使启停系统在工作时,发动机也是无感应停止,松开刹车时发动机震动相当微弱,NVH水平一流。除此之外,胎音也过滤的非常好,完全符合奔驰DNA的安静沉稳的表现。能够把汽车基础做成这样,我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比一套柏林之声还多,所以放在第一位。
这样的车如果开长途什么都不听,至少很容易睡着吧?
(图:GLC这款车型的所谓通病很少,除了网上投诉比较多的刹车片。我真的体验过,准确的说是“冷状态低速时后刹车片偶发性异响”,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你控制刹车踏板在移动汽车时发生蠕动,而且一定是位于某个速度点。在我看来,这不是问题,发生概率低,可以刻意避开这个速度区间。此外,由于GLC隔音效果好,诺嫂开车时很少开窗,至今也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的刹车噪音。)
燃点二:细节丰富,动态范围广
音圈的人喜欢用“看”来比喻“听”。这两种感觉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好的声音真的能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歌手和乐队。这样的还原度必须考虑两个重要指标:动态范围和细节。
这两个指标互不相关,但容易混淆。让我举一个动态范围的例子。你试着用不同的音量喊“啊~”,最低和最大声之间的范围就是你喊“啊”的动态范围。
好吧,回到音频设备,音频设备能显示的动态范围比我们的声音要宽很多,但也有区别。有些音响听不到重低音的鼓点,或者歌手呼吸的声音和轻微的摸牙声。就是因为这些声音超出了播放设备的动态范围或者最佳显示区间,你才感觉不到,通常说是“容易丢失细节”,所以“动态范围不足”就是容易“细节化”
接下来,什么才是真正的“细节表达”。最常见的情况是Office的调色板。如果你想快速选择字体的颜色,你可以进入两个不同的页面(如下所示):标准和定制。前者有不到180的选择,后者有255立方的可能性,显然是“细节更多”的情况!
(图:OFFICE的标准选色卡)
(图:OFFICE的自定义颜色选择卡)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音响。同时为了降低发热,大多使用D类功放。任何从模拟时代跨越到数字时代的系统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分辨率”。一个更好的音响系统将使用更高的位数和更小的步长来识别、处理和再现信号,以便足够接近真实记录的声学场景。
(图:“秦王点兵”)
你可以在QQ音乐(陕西省江州鼓艺术团)上搜索一首叫《秦王点兵》的歌,试着在车载音响上播放一下。这段音乐可以测试声音的细节分辨率,每次击鼓是否充满能量,尤其是每次重击后,会听到一小群金属震动,很快就会停止。专业人士告诉我,这是鼓侧面的“铜环”(提鼓的手柄)和固定环之间冲击振动的余音,是录音时同时摄入的。
要想把细节表现到如此淋漓尽致的程度,除了音源,前置放大器、功放、线束传输、扬声器单元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应该成为瓶颈,而必须畅通无阻,因为那一点点细节,一不留神就可能丢失,或者淹没在汹涌的主旋律中,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如果你的设备连这个声音都能显示出来,那么恭喜你,这个性能估计值1万元!
烧钱点三:音场的阵营?
专注!专注!专注!敲黑板...
所谓声场,就是通过扬声器单元的排列和声学技术,还原给你的声音环境。这个环境越接近当时录制时的场景环境,就越成功!很多专家也喜欢把声音的声场还原能力称为“形象约束力”。音源像图像一样牢牢凝聚在某个位置,这就是好声音。这个说法很直观。
当我们坐在家里听音乐的时候,创造一个更好的声场是相对容易的。我们有足够几米的距离放置音箱,让自己坐在最佳的听音位置(皇帝位)。剩下的无非就是减少和控制室内的声波反射,控制余音,合理摆放家具。
(图:皇帝宝座最基本示意图,2.1通道,图片来自“文献网”)
在车上,我们没有条件专门设计音响的内饰。音响必须适应现有的驾驶舱条件,再好的品牌也不行,这是另一个关键时刻。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我们仍然能够分辨周围声音的方向和距离,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两个耳朵和一个复杂的外耳,并且在过去的生活岁月中不断适应和校准它们,这在声学和物理学中被称为“双耳效应”。一旦我们用固定扬声器代替实物,这种双耳效果就很容易失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只感觉到“看,那个喇叭在发出声音”。如果你在车内播放一张CD,你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音乐是从车内的一个音箱里传出来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声场建设的失败案例;如果打击乐器的声音时断时续,让你误以为是机舱里传来的噪音(机舱里不可能有音箱),那就是好的声场!
优秀的汽车音响必须重建“双耳效应”。无论在哪个国家,司机坐在车的一侧,都会使左右扬声器的声音同时传到他的耳朵里,从而破坏了原本的双耳效果。
(图:微型车上主扬声器到驾驶员耳朵的实测距离)
工程师需要做的是,根据每个扬声器的中心到驾驶员耳朵的真实距离,故意让左扬声器或多或少地在后面工作,最终保证声波同时到达人耳。Smart如上图所示,左右耳的耳距为0.5m,如果以344m/s代入计算声速,左扬声器要故意滞后右扬声器1.5ms,音量要适当降低,让驾驶员感受到理想的声场。在更宽的车内,需要刻意营造的时间差更大,当扬声器更多时,这种补偿方案带来的声场改善会更有效。
(图:为了给驾驶员一个好的声场,左中频扬声器必须比右中频扬声器晚工作1.5ms,就好像左前置扬声器安装在与右扬声器相同的距离一样。)
在四门车的应用中,一般每个车门上都有扬声器。此时离驾驶员最远的位置是右后门。时差修正后,系统会以这个“最远单位”为基准,计算所有其他扬声器信号的延迟时间。
(图:多通道系统的延迟校正)
声波是压缩空气产生的机械波。除了到达时间,还有一个相位理论。同样,如果我们左右耳听到的声波是异相的,也会影响大脑对声音的定位。如果不校正,这样的相位误差也会发生在车载音响上,给我们带来错误的声场还原感。
最麻烦的是相位补偿技术还必须针对不同的频率设置不同的参数。这对家庭音响来说是一个终生的挑战。幸运的是,有了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DSP),工程师有条件管理和校正扬声器即将进行的每一次振动(每秒654.38+百万次校正机会),从而确保在汽车狭小、复杂、不对称的听音室中重现剧院般的声场。
如果你有一张贝多芬交响乐的CD,柏林之声可以让你听到每种乐器的大致方位,哪个乐器演奏者离你更近,哪个站得更高。你根本不会注意到说话的人在哪里。闭上眼睛,你会看到整个乐团在你面前呈120°角的弧形,温馨悠扬。
柏林之声对声场的还原可谓精准宏大。有一次,我家猫咪下课后在车里看电影(泰坦尼克号)。辉宏的音乐氛围居然让我哭了。可惜手机屏幕太小,不然试听效果一流宁愿听完电池。不信你可以试试下面这首歌。为了防止大家搞错,只要长按识别二维码就可以了。注意0'54 "之后,声音进场,背景鼓跟上细节还原。
(图:《泰坦尼克号》配乐,《从来没有?安?赦免》)
你怎么知道柏林之声的DSP有这个功能?简单!看声场设置,它可以把司机设置成皇帝,也可以把前后排设置成皇帝。所有帝位可选,全部采用DSP声场算法修正。只是校正的好不好,你要亲眼去听,看前面有没有乐队的感觉,而不是乐器挤在a柱上或者一些音箱上。
对于多乘客创建王座的技术,是更高阶的DSP校正技术。基本声学原理还是和双扬声器一样,只是适用于扬声器较多的系统。
(图:柏林之声设置为“取悦所有乘客”)
提示:低端音响往往会有一种“声音是从这里发出来的”的感觉,因为扬声器往往被安排在车门的前下方。把音量调大一点,歌手和播音员好像在你膝盖下唱歌说话。这是典型的错误声场。
先说一个“余音”,也就是说余音在屋内持续回荡的感觉,有点类似古人说的。你还记得电影《无间道》吗?在里面,两个大哥勇敢地听着蔡琴姐姐的话剧《被遗忘的时光》,这首歌是最合适的。当《谁~ ~》从安静的音箱里飘出来的时候,《谁》后面的半秒,仿佛是余音绕梁的效果。在家里或者试听室听这首歌,确实有声波在天花板和地板之间短暂反弹的效果,但是在车里完全没有这种反弹的情况(从上到下都是吸音的)。
(图:经典试听曲——蔡琴《被遗忘的时光》)
(图:电影《无间道》剧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回顾一下蔡琴姐姐的著名试听歌曲《被遗忘的时光》,百听不厌。)
我们做什么呢如果你想在车里营造这种试听效果,那就人为制造一点残留噪音吧~!适合制造到什么程度?这完全取决于调音师的审美和品牌风格。如果这一点刚好击中你,那么柏林之声非常适合你的选择。所以没有绝对的标准说哪个品牌的音响会超越哪个品牌,还是要看哪个更适合你的口味。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差异已经很难用技术来衡量了。
暂时告一段落
有没有发现自己写了6000字,一说干货就刹不住车?汽车音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能做的空间比家庭音响系统更大更有趣。
一套精心调校、精心设计的汽车音响,其实是值得花钱的。毕竟汽车产量大。一旦有优质音响厂商成为某个汽车品牌或车型的指定原厂供应商,销量就在现在,比家用音响容易多了,这样很多一次性成本就可以很好的摊薄,很多家用音响需要的外饰配件就不需要做了。直接问车身和线束厂家就行了,功率可以比家用音响低。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与其给家里的客厅加一辆,不如买辆车享受柏林的声音。
好了,还有很多有趣的声音知识和引人入胜的听歌,我就在第二部分讲了,注意个人防护,适当运动。愿大家新年快乐,百毒不侵!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