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大豆施肥
44.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大豆?
大豆是深根作物,有根瘤菌,对土壤要求不高。任何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有机质多的土壤都适合种植大豆。有机质含量是大豆高产最重要的土壤条件因素。有机质含量高可以保持肥水旺盛,有机质不断分解释放出大豆所需的营养元素。土壤pH值与大豆的生长发育有关。大豆生长和根瘤发育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 ~ 7.0。当pH值大于9.5小于3.9时,大豆无法存活。酸性土壤往往缺钼,碱性土壤容易缺铁、锰、锌、硼等大豆。当总盐含量大于0.6%,氯化钠含量大于0.06%时,植物就会死亡。在强碱性土壤中,大豆幼苗长势差,易患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产量很低。在适宜大豆生长的小土壤,即一些中低产田,应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在酸性土壤上施石灰,对提高大豆产量有显著效果;盐碱地多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使之有利于大豆的生长。此外,通过调整播期,避开洪涝最严重的时期,也可以提高盐碱地种植大豆的幼苗成活率和产量。
土壤肥力水平对大豆产量有很大影响。在通气性好、土壤容重轻、总孔隙度高、持水能力强、养分充足、有效磷44 mg/kg的土壤中种植大豆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45.大豆怎么施肥?
大豆施肥应以经济高效为原则,坚持配方施肥。基肥为每公顷有机肥3万公斤,配合无机肥、菌肥、生物肥,每公顷施尿素约75公斤,磷酸二铵65,438+020 ~ 65,438+050公斤,钾肥47.5-65,438+065,438+02.5公斤。使用菌肥和生物肥可以适当减少无机肥的用量。大豆起垄时,每公顷叶面均匀喷施适量化控剂或叶面肥,可促进大豆稳定生长,提高单株荚数。开花结荚期750公斤水,每公顷喷施尿素7.5公斤,磷酸二氢钾3 ~ 4.3公斤,以补充花期氮素,提高籽粒品质和产量。总之,在大豆栽培过程中,肥料配合使用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产量的重要措施。大豆施肥要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叶面肥一起使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四十六、大豆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和叶面肥。什么组合效果好?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少量有机肥只为大豆提供各种养分,可以丰富土壤,促进大豆根瘤菌的分氮能力,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措施。有机肥的施用量约为每公顷15吨。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每公顷磷酸二铵65 ~ 98 kg,硫酸钾75 ~ 150 kg。对于土壤较差的地块或有机肥不足的地块,每公顷应加纯氮30 ~ 37.5公斤(尿素中65 ~ 81公斤),与有机肥混合作为基肥施用。施肥方法是结合秋季整地,翻入10 ~ 15 cm土层。
2)种植肥料。有机肥、化肥和生物肥配合施用。施肥方法为每公顷施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配适量生物磷钾肥,或每公顷施三元复合肥(或大豆专用肥)配生物肥。最好配合200 ~ 300公斤优质腐熟有机肥使用,效果最佳。严防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以免灼伤种子和根系。
3)用微肥和菌肥拌种。用种衣剂包衣时,可以补充硼、钼等微量元素。若用根瘤菌肥拌种,可与硼、钼等微量肥料同时使用,但不能用种衣剂包衣。用量为每公斤种子4克根瘤菌肥和2克微量元素肥。
4)追肥。对于土壤肥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的地块,在大豆前期长势较差时,可在初花期和结荚期叶面喷施0.2% ~ 0.3%磷酸二氢钾、0.05%钼酸铵和0.1%硼酸,可促进大豆籽粒形成,增强抗病抗旱能力。还可喷施氨基酸、腐植酸类液体肥料,增加蛋白质、脂肪含量,提高大豆的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喷施肥料时,要用液体肥料覆盖叶面,不要滴落。
47.大豆怎么施硼肥?
硼酸、硼砂等水溶性硼肥可用作基肥、种肥、种子处理和根外追肥。其用量与施用方法有关。每公顷土壤施肥的硼量为1.875 ~ 2 kg(等于11.25 ~ 18.75kg硼酸),土壤施硼后效可持续3 ~ 5年,砂质土壤应适当减少施硼量。一般每公顷喷施750~l 125 kg溶液进行根外追肥,浓度为0.02% ~ 0.1%硼酸溶液或0.05% ~ 0.2%硼砂溶液,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经常喷施。当土壤中有效硼小于0.5 mg/kg(水浸提)时,施用硼肥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低于0.1 ~ 0.2 mg/kg,产量显著提高。
48.大豆喷施叶面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大豆叶面喷施肥料具有用量少、见效快、肥效高、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是,一些农民错误地认为喷施叶面肥“有益无害,多多益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随意选择肥料种类、随意增加肥料用量、随意确定肥料喷施时间、随意增加肥料喷施次数等问题,不仅影响叶面肥喷施效果,有时甚至会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大豆叶面喷施肥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肥料种类。很多农民认为,不管什么肥料,只要能“融化”就可以喷叶面肥,其实不然。比如一些高挥发性的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不能作为叶面肥,因为喷洒后遇高温会对作物造成伤害。另外,还要看苗用的肥料:如果植株长得慢、细、矮,叶片发黄,属于缺氮,叶面肥应以氮为主,配以少量的磷、钾肥;相反,如果植物叶片大、绿色、节间长、氮素营养充足,叶面喷施肥料应改为磷钾肥,不能一成不变。
2)肥料溶液的浓度。有些农民认为,肥料溶液的浓度越大,喷施肥料的效果越好。但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肥料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如果肥液浓度过高,往往会造成肥害,灼伤叶片。特别是温度高的时候,在植物叶片上喷施肥料,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要把握好“低不高”的原则。另外,在植物苗期,叶片组织较嫩,喷施肥料的浓度应适当低一些;中后期喷施浓度可适当高一些;作物正常生长时,浓度要低一些,出现脱肥的元素缺乏症时,浓度要适当高一些;微量元素肥料的浓度要低一些,大量元素肥料的浓度要高一些。不同叶面肥的喷施浓度一般为:尿素0.5% ~ 2.0%,过磷酸钙1% ~ 5%,磷酸二氢钾0.2% ~ 0.5%,硼酸0.1% ~ 0.5%,钼酸铵0.02% ~ 0.05%,硫酸锌0.05%。
3)肥料喷洒时间。有些农民认为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叶面喷施,其实不然。就喷肥时期而言,一般在生长发育中后期叶面积较大时进行喷肥,效果最佳。在植物叶面积较小时喷施肥料,不仅浪费大量肥液,而且效果不理想。钼肥宜在大豆开花前喷施,硼肥和锌肥宜在大豆初花期喷施,效果最佳。从喷施肥料的时间来说,应在无风阴天或晴朗的早晨,在叶片上的露珠干燥后的早晚喷施,避开烈日和高温期。如果喷施肥料时叶片上有水滴或露珠,会使肥液浓度降低,达不到施肥效果。如果在烈日高温下喷施肥料,空气湿度小,只有肥液挥发浪费多,而且肥液喷施后很快干燥,叶片难以吸收,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有时还会因为叶片上肥液的水分蒸发过快,浓度迅速增加而造成“烧叶”。
4)喷涂次数。许多农民认为叶面喷施肥料的次数越多越好。其实一般喷2 ~ 3次,每次喷的间隔应该在7 ~ 10天以上。对于微量元素肥料,喷施次数和浓度不能过大,否则不仅不能增产,反而会引起微量元素中毒。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还要注意三点。第一,虽然叶面肥用量少,但喷洒前一定要充分溶解,混合均匀;二、植物叶片背面角质少,气孔多,容易吸收,所以叶面喷施肥料应以叶片背面为主,叶片为辅;第三,有些叶面肥可以和化肥或农药混合使用,但很多不能随意混合,否则会影响肥效和药效,有时还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49.解决大豆脱落问题的关键施肥技术是什么?
大豆花荚脱落是一种常见现象,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大豆掉荚的根本原因是生长发育不平衡,抑制生殖生长。此外,当枝叶繁茂,植株闭合时,遮荫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弱,光合产物减少,花荚所需的养分不足,也会导致花荚脱落。营养生长过弱时,营养积累就会少,花荚就会少,形成的花荚也会因营养不足而脱落。降低花荚脱落率的措施与提高大豆产量的措施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合理的足密度、科学施肥和适时灌溉,使养分供应合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在大豆“疯狂生长”的地块,以每公顷45-75克的剂量喷洒二碘苯甲酸,效果不佳。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每公顷用量52.5克,水40 ~ 50公斤;用机械喷雾器喷洒,每公顷用量45-60克,水225-600克。配制药液时,先溶解后稀释。苯或酒精(酒精、干性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然后加水使其成为合适的浓度。另外,按每50kg水加15g洗衣粉的比例,在溶液毛巾中加入适量洗衣粉,有利于提高大豆喷施三碘苯甲酸的药效,产量可提高15%左右。
50.大豆生长中后期除肥该怎么做?
在大豆生长的中后期,肥料的流失可以通过叶面施肥来弥补。大豆生育中后期根外喷肥效果显著,这与大豆吸肥特性和土壤供肥规律有关。大豆根系对肥料的吸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而走向深层土壤,即大豆在生长前期主要从上层土壤中吸收养分,在生长后期(生殖生长)主要从耕层以下土壤中吸收养分。但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所需氮、磷、钾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求量的80%,说明大豆对肥料的需求高峰在生殖生长期,即生育中后期。这些养分由根系从耕层以下土壤中吸收,耕层以下土壤中养分转化释放能力远低于耕层,导致大豆需肥高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不协调。大豆根系(尤其是侧根)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生长中后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早衰,成为限制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大豆结荚和灌浆期根外喷施营养液,可以缓解大豆需肥高峰与土壤供肥能力之间的矛盾,加速同化产物的积累、转化和运输,促进根瘤菌的固氮和根系活力,提高根系的养分吸收能力。
营养液的制备方法是:取尿素0.5 kg,过磷酸钙105 g,硫酸钾107.5 g,硼酸12.5 g,溶于25 kg水中,过滤,得营养液。叶面喷施效果很好。腐植酸、氨基酸等商品叶面肥也可以直接喷施。叶面喷施应在下午4点以后或傍晚进行,在他的叶片上均匀涂抹营养液或叶面肥三次,间隔3 ~ 4天。
五十一、草甸土种大豆要怎么做?
草甸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为50 ~ 60g/kg,多到100g/kg。腐殖质主要分布在表层,从上到下急剧减少。土壤富含养分,但其有效性很差。一般含氮量可达0.2% ~ 0.6%,全磷含量为0.1% ~ 0.3%,全钾含量在2%以上,草甸土潜在肥力较高。但由于土壤水分过多,地温低,微生物活性差,上层土壤养分不易转化,有效养分供应不足。大豆生长后期,地温升高,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转化快,有效养分释放多,土壤肥力增强,作物后期生长茂盛。如果此时磷、钾供应少,容易导致青涩、晚熟。因此,草甸土种植大豆要注意磷钾肥的施用,合理协调氮磷钾比例,特别是干旱年份,会导致土壤中氮磷钾效应不协调,要适当增加有机肥或有机复合肥的施用,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52.山地土壤种大豆用什么肥料好?
山地土壤一般属于暗棕壤类型。暗棕壤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和针阔混交林中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其母质多为花岗岩风化残积物或坡积物。从农业生产特点来看,暗棕壤一般地势较高,坡度较陡,土层较薄,质地粗糙,透气性好,解冻早,土壤热,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作物成熟早,土壤韧性好,雨后可铲。但由于地势高,土壤疏松,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养分转化快,但肥料不保,作物生长后期肥力往往不足。因此,虽然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但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不足。因此,在施肥过程中,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应适当补充有机肥,提高大豆的抗旱性。由于氮肥在山地土壤中转化速度较快,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控制磷肥用量,可少施钾肥。如果后期除肥,可以提早补叶面肥,花期补氮,提高大豆产量。
53.大豆「疯狂生长」、「紫苗」的原因是什么?
大豆“疯狂生长”的原因:一是氮肥施用过量,磷肥供应不足,导致生长过快,枝叶繁茂,贪青晚熟,结荚而不果;二是由于土壤肥力充足,植物生长茂盛,植株高大,分枝多,密度过高会过早闭垄,冠层闭合严重,株间通风透光差,导致倒伏过多,花荚脱落,最终导致减产;第三,持续高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也容易造成大豆“疯狂生长”。
大豆苗期供磷不足时,容易产生“紫苗”现象。缺磷大豆植株瘦弱,叶片深绿色,叶窄而尖,直立。开花后,叶子是褐色的斑点。严重缺磷时,茎叶变成暗红色,根瘤的发育受到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大豆“紫苗”病。大豆缺磷症状多发生在苗期,叶片呈紫色,但无霉菌层。另外,一种大豆紫是由大豆紫斑引起的。大豆紫斑最初呈纺锤形、红褐色,随后病斑沿中脉或侧脉两侧发生,褐色或暗褐色,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灰黑色的霉菌,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病斑两侧密集生长。大豆紫斑病主要发生在鼓粒期以后,一般主要危害籽粒和豆荚。叶片成片出现,感病部位出现霉层。
54.大豆苗期“三害”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大豆苗期根腐病等病害,冷害和药害同时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苗弱的现象,称为苗期“三害综合征”。具体来说,大豆叶片皱缩枯萎,根部变成红褐色,须根变黑,全株生长停滞。大豆苗期三害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害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很多,生产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防治方法有:
1)旋转。连作和病原菌积累是大豆根腐病逐年加重的根本原因,与非豆科植物轮作应进行3年以上。
2)深松。深松可以改善土壤冷板结的不良物理性质,促进根系发育和显著提高苗木质量,并能显著提高抗逆性。
3)适时深度播种。在春季回暖较晚,土壤寒冷的情况下,如果播种过早过深,种子在土壤中停留时间过长,消耗过多养分,不仅会导致根腐病严重,还会直接导致苗木质量下降。
4)种子处理。50公斤大豆种子用0.01%天丰素20毫升,用大豆种衣剂或施乐施拌种,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和抗“三害”能力。
5)合理选择化学除草剂。尽量避免使用药害严重的2.4-滴丁酯进行封闭除草,不要过量使用。每公顷用量应控制在0.75公斤以内。Putsch除草剂具有隐性药害,对下一茬作物有不良影响,应慎用。建议用扑草净、甲基硫菌灵等毒性轻、残留期短的品种代替2.4-d丁酯进行苗前封闭除草。多年的实践证明,药效好,药害轻。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大豆苗期“三害”与施肥关系不大,但氮肥施入基肥或种肥量过大时,幼苗组织变嫩,病情加重。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五十五、种植大豆如何进行水分管理?
大豆是一种需要更多水分的作物。每1g干物质耗水600~750g,每粒大豆一生需水17.5 ~ 30kg,形成l kg大豆种子需水2000kg左右。大豆苗期根系生长较快,茎叶生长较慢。在这个阶段,土壤含水量应为田间持水量的20% ~ 30%和60% ~ 65%。分枝期是大豆茎叶开始旺盛,花芽开始分化的时期。在此期间,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 ~ 70%为宜。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20%,应适当灌溉,并及时中耕。开花结荚期缺水会阻碍牛的生长,造成花荚脱落。在此阶段,土壤水分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 ~ 70%,以达到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结荚期和灌浆期缺水易引起返青,此阶段应保持70%-80%的田间持水量。进入灌浆阶段后,将转向完成牛的繁殖生长。此时缺水会导致叶片萎蔫,百粒重下降,空荚增多。在此阶段,应保持70% ~ 75%的场容量。成熟期田间持水量以20% ~ 30%为宜,以保证菜豆叶片正常变黄脱落,不早衰。
56.大豆根腐和施肥有什么关系?
大豆“根腐病”是东北大豆产区,特别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主要根部病害。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幼苗死亡,使田间幼苗数量减少。成株期根系受损,影响根瘤生长数量,导致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和矮化,影响荚数和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该病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的根部病害,主要为害部位是主根。一般发病部位的病斑最初为褐色至黑褐色或红褐色斑点,侧根和须根因主根受损而脱落,主根变秃。由于根系受损,病株地上生长势弱,叶片黄薄,植株矮小,分枝少,严重时可死亡。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寄居者,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所以该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所以发病条件主要是土壤中的菌源数量。从土壤肥料的角度来看,没有合理的轮作和补种,导致根腐病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土壤理化性质差,土壤温度低,湿度大,基肥或种肥氮素用量过多,都会加重病害。
57.大豆施肥存在哪些问题?
1)大豆施肥的第一个问题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搭配不合理。根据大豆高产的要求,每公顷每三年轮施30 000公斤优质有机肥。然而,近年来,大多数农民只使用无机肥料,而不使用有机肥料,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导致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高。
2)大豆施肥的第二个问题是氮磷钾配比不合理。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氮、磷、钾缺乏,忽视了钾肥的投入。虽然近十年有一定的钾肥投入,但投入很少。目前大豆施肥往往磷肥多钾肥少,要适当调整氮磷钾比例,控氮稳磷补钾。
3)大豆施肥的第三个问题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经推广多年。而且在黑龙江省,大豆连作面积大,营养单一,病虫害严重。如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将明显改善大豆根际环境,提高产量。
五十八、大豆根瘤菌固氮还需要施氮肥吗?
大豆是一种需要更多氮的作物。虽然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供大豆吸收利用,但仅靠根瘤固定的氮不能满足大豆全生育期的需要。结果表明,大豆根瘤固氮只能提供大豆本身的1/2 ~ 2/3,其余氮素必须通过土壤和施肥来补充。
在土地薄、底肥不足的田地,大豆出苗后,种子中的含氮物质已基本消耗殆尽,此时根瘤尚未形成,或者固氮能力还较弱,因此苗期常出现缺氮现象。播种时,用少量氮肥作种肥,可促进幼苗根和叶的生长。肥力高、底肥充足的田地,不施种肥。在中等肥力的田地里,氮肥可以和其他肥料一起作为基肥,以满足大豆幼苗对氮的需求。一般每公顷施肥量为150 ~ 250公斤碳酸氢铵或60 ~ 75公斤尿素。苗期施氮肥吸收时,一定要控制数量,因为基肥或种肥施氮过多会抑制根瘤菌的繁殖和固氮能力。种肥的施用应与化肥严格分开,防止灼伤种子和根系。
开花后大豆吸氮量达到高峰,由于固氮菌的固氮能力减弱,灌浆期也会出现缺氮现象。因此,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初花期追施氮肥也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薄地。施用量一般为每公顷150公斤碳酸氢铵或60公斤尿素。此外,1% ~ 2%尿素溶液也可用于结荚期和灌浆期缺氮田喷施,效果也较好。
59.种大豆为什么要施钼肥?钼肥怎么施?
大豆对钼的需求量比其他作物高100倍。钼是固氮酶的成分,参与含氮物质的代谢,可以促进大豆根瘤的形成和生长,增加根瘤数量,增大根瘤体积,提高固氮能力,进而增加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能力。钼还能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增加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抗旱能力。钼对豆科作物有很好的增产效果。钼供应不足时,豆科植物根瘤少,固氮能力下降,有时几乎不能固氮。
钼酸铵是目前常用的钼肥,一般用作种肥或叶面肥。制作种肥时,每公斤豆种使用2克钼酸铵。先用5倍的热水溶解,充分搅拌,冷却,混种,阴干,播种。叶面肥在初花期喷施0.05% ~ 0.1%钼酸铵溶液,一般每公顷450 ~ 750公斤。
钼在土壤中不易淋溶出来,过量或连续施钼容易在土壤中积累,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在大豆种植地发生钼中毒。因此,钼的应用不能过量,也不能在同一领域应用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