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失败了,发疯了,段誉出名了。金庸的安排用意何在?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慕容复终其一生都在为复国而奔波,但最后都失败了,疯了,而看似漫不经心的段誉,却最终功成名就。金庸先生的安排有什么用?
首先,金庸先生是一个深浸佛道的人。从他设计的武学流派比赛可以看出,就《龙八支》这本书而言,佛教少林七十二绝技,如金刚掌、般若掌、摩诃指、花指等,都出自佛教经典,而扫地僧代表了佛教武学的最高成就。而吟游诗人是道家武学的代表,比如“北冥神功”,显然出自庄子的《秋水》。这些就不用说了。
佛道两大学派,一个讲诸法皆空,一个讲无为,都是反对人过分追求功利。正如谢逊开悟后所说:“无德无业,无德无功”。道家思想也讲究顺其自然,凡事不能强求。连道教的基本菜养生修仙都是道教反对的。庄子曾说,一个叫山宝的人,追求长寿养生,逃离尘世,远离俗人,天天住在负氧离子高的山里,活到七十多岁,皮肤嫩如婴儿。没想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只饥饿的老虎,一下子就把山宝吃了。庄子主张什么?量力而行,顺应自然规律,能吃什么吃什么,老了就老,死了就死。人生漫长又屈辱,活着也没意思。
因此,电视剧《八条龙》主题曲的作者林先生也获得了《妙味》。歌词写道:“笑你我浪费钱,爱争这镜花水月”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金庸小说中的许多主人公,如令狐冲、张无忌、袁承志、杨过,甚至像韦小宝这样的世俗人物,都选择了一个道教的归宿——隐居。金庸先生自己也践行了这一理念。在明报风生水起的时候,他隐退了,转移了明报的控制权,退居二线,过着平静的生活。
其次,慕容复的“追求”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对人民绝对没有好处。当他企图恢复已死数百年的大燕国时,他将在中原展开一场血战,称之为“超级恐怖分子”也不为过。给他一个最后的失败和疯狂也是符合大众的价值观的。他的失败也不可避免。他大燕国能在那四大家族的帮助下征服天下。正是因为他的追求与郭靖襄阳守城、张无忌恢复汉室天下等脍炙人口的义举相违背。所以金庸先生用妙笔生花鞭笞之。俗话说:“一句赞扬的话比一个中国人的话更光荣,一句贬低的话比一把斧头更严厉。”
对于段誉来说,他是一个善良随和的君主。这样的君主似乎缺少了秦皇和汉武的勇气,一般也不具备征伐东方、面面俱到的辉煌业绩,这在历史上也是经常被简略提及的。但这样的君主一般实行悬拱治国之术,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折腾”,所以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人民其实是比较幸福的,没有征虏和战争的困扰,可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