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和长寿的秘密
最后的结论是,我和我的朋友们都逐渐到了30岁,身边的长辈也逐渐退休,逐渐步入老年。这样不幸的事情以后会越来越多。所以,最近,我也不自觉的开始关注健康知识。启发我的是一本关于遗传知识的英文原著《端粒效应》,万伟刚老师解读的。他的作者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埃利卡·埃佩尔。
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直接影响人类衰老过程的是我们体内一种叫做“端粒”的东西,而抗衰老的方法也与端粒有关。
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通过分裂生长和更新。所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会变老,是因为体内的某些细胞不再分裂,或者可以说不再更新。
这些细胞分裂次数的极限是由端粒决定的。
众所周知,人体每个细胞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包含了一个人完整的遗传信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代表遗传信息编码,是由碱基对组成的双螺旋结构。所谓基因,就是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
端粒上的DNA不参与编码,序列是固定的。你可以把染色体想象成鞋带,端粒就是鞋带的塑料头。包好鞋带。换句话说,端粒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保护DNA序列。每次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会被复制。每复制一条染色体,端粒内部的DNA就被完全复制,但端粒中的DNA却一次比一次少。这意味着每次细胞分裂时,端粒都会变短。当端粒短到一定程度,它对染色体的保护作用就没有了,染色体无法正常复制,细胞无法分裂。这样看来,人变老的本质原因是端粒变短了。
根据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一个人的寿命与端粒的长度和端粒缩短的速度密切相关。
就像开长途车一样。这箱油能开多远,不仅取决于你油箱的容量,还取决于你的油耗有多低。
接下来我就从端粒的长度和缩短的速度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延长寿命。
首先,端粒的初始长度主要取决于遗传,端粒长度是可以遗传的,不需要基因,也就是所谓的“直接传递”。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的端粒在怀孕期间由于后天环境原因变短,那么即使他们两人都没有携带任何可以缩短端粒的基因,他们的孩子在出生时端粒也会变短。
所以,为了让孩子的初始端粒足够长,父母在孕期一定要保持足够长的时间。换句话说,在宝宝出生之前,确保你的端粒缩短得足够慢。
所以,无论是想让自己活得更久,还是想让下一代活得更久,都要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端粒尽可能变短。
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的端粒加速缩短呢?
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长期严重的负面情绪。书中主要介绍了三种。
假设你是一个中年男人,个性很强。最近你的工作有点坎坷,周围的人跟你的配合也不太好。你觉得哪里都不对。工作一天后,你带着不满回到家。我妻子正在做饭,你注意到厨房桌子上有许多无用的广告。你心里想,早上走的时候,你跟老婆说把广告垃圾扔了。她为什么不扔掉它?你觉得你老婆太懒,所以怪她。
这是敌意。你只看到了小广告。你没看见她正在做饭吗?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抱怨队伍长是正常的,但如果你认为队伍长是因为排队的人都是错的,都是在为你做正确的事,那就不正常了。
敌意很强的人,男性占大多数。敌意会让你和周围人的关系变得更糟,你会陷入更放纵的生活方式,比如暴食、抽烟、喝酒。你的健康会变差,端粒会变短。
悲观主义者中女性较多。悲观是指对事物总有一种消极的期待。比如两个人一起走在树林里,走着走着发现了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正常人可能想探索这条路,觉得走一条没走过的路很好玩,可能会有一些惊喜。然而,当悲观主义者遇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时,他们总是往坏的方面想。这条路可能充满了危险,包括野生动物和坏人。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悲观的人面对压力的时候,因为他总是预期自己处理不好,所以他感受到的威胁一定比挑战多得多。悲观主义者的端粒确实更短。
人为什么悲观?悲观是一种保护你不失望的心理保护。如果你事先期望得很好,结果并不好,你会很失望。于是,有些人为了不失望,宁愿悲观。
人类是唯一不“活在当下”的动物物种。其他动物都在想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只有人才能在做一件事的同时想另一件事。一些人做了严肃的大规模研究,发现人们在一天的50%时间里所想的并不是他们正在经历的。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想的都是消极的事情。
英语里有个词叫“沉思”,汉语词典里翻译成“沉思”,但沉思不是普通的沉思,而是一种消极的东西。你知道想了也没用,也不值得想,但是你就是想不起来。沉思会削弱你的端粒。
以上三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寿命的长短,那么如何克服这些负面情绪呢?
你要跳出这个游戏,认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并给它贴上标签。那你就无法回避,你要接受自己有这种情绪。
比如你曾经做过错事,非常后悔,所以一直为此自责。这是典型的谣言。那么当你的自责上来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嘲的态度对自己说:“我最近怎么经常自责?多有趣啊!”这种以轻松的方式处理负面情绪的策略会逐渐消失。
冥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关注当下。如果你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你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当你吃的时候,你会体会到这顿饭有多好吃,其他的想法自然就消失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人们会用敬业的工作来“掩盖”内心的悲伤。其实这是事实。
研究发现,无法永远集中注意力思考的人,即使感觉不到任何压力,他们的端粒平均比其他人短200个碱基对。
“人生的目标”不是心灵鸡汤。研究证明,它有切实的好处。有人对退休老人做过研究,调查发现,退休后患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40%。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部分老人在退休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者觉得自己老了已经不可能实现了,放弃设定新的人生目标。这就导致退休的老人变得漫无目的,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做白日梦。久而久之,抑郁症出现,负面情绪开始催化端粒缩短,最终影响寿命。
所以,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说家”、“改变社区里孩子们的娱乐环境”,或者“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等等。
所以,生活中你要应对多大的压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它们。你是主动接受挑战还是被动认输,直接决定了你的心情和寿命。
最后,希望每个朋友都能掌握引导情绪的方法,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