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怎么美化?冬天如何养生?
一、冬季健康美容小贴士
1,甘油可以保护皮肤。
冬天皮肤容易干燥。可以用1份甘油,2份水,几滴醋,在手心里搅拌均匀,摩擦皮肤。用这种方法经常摩擦皮肤,可以使皮肤白皙细腻。
2、蜂蜜可以治愈皮肤皱纹。
冬天气候干燥,皮肤容易出现皱纹。如果发现皮肤有皱纹,先用热水浸泡有皱纹的部位,洗净晾干,再涂上一些蜂蜜,每天两次,连续几天,皮肤就会痊愈。
3、香蕉可以治手足皱纹。
先洗洗手和脚。拿一根香蕉,轻轻揉搓,弄一个小洞,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在手脚的折痕上摩擦,直到感觉光滑为止。每天晚上一次,连续几次后,手足皱纹就会痊愈。
4.鲜姜可以防止冻伤。
将切好的生姜反复擦在冬季易冻伤的皮肤上,每天2-3次,共12天,可预防新发或复发性冻伤。如果已经发生冻疮(未溃烂),可将生姜挤出姜汁,放入锅中加热熬成糊状,冷却后敷于患处。每天2-3次,症状可减轻或治愈数天。
5.辣椒可以治疗冻伤。
用辣椒水摩擦皮肤,增加血液循环,可防治早期冻疮。将6克花椒切碎,浸泡在30克高度白酒中,10天后制成花椒酒。冻疮初起,局部有红肿、瘙痒,可用辣椒酒擦拭,每日3-5次,可收到显著疗效。
6.凤仙花可以防止冻伤。
将凤仙花(最好是白花)晒干,浸泡在高度白酒中(可适当加入一些尖椒、姜葱白)制成药酒,用于擦拭冻疮患处,疗效显著。
二、冬季保健小贴士
1,饮食宜滋阴润肺
秋收冬储,冬天到来,人的食欲普遍增强,所以这个时候记得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胃。饮食应以“养阴润肺”为主,此外还要“少辛多酸”,多吃核桃、芝麻、蜂蜜等。,能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肠胃不好的老人可以早上喝粥益胃生津。
2、冬季进补要科学。
冬季进补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养生方法。夏季暑热消耗后,冬季进补可以很好地滋养身体的损耗,对来年的消耗有很好的储存作用,使人体更加健康。但是秋冬进补不能随便进行,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主要是针对一些气虚血虚的患者,针对不同的虚弱原因进补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冬季进补,为了让胃有一个适应过程,最好先进补,也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以先选择炖牛肉和红枣、花生仁、红糖,或者煮一些生姜红枣牛肉汤,调节脾胃的功能。冬天要暖,要少吃,要凉,但也不适合燥热。适当吃一些热量高、滋阴潜阳的食物,同时多吃新鲜蔬菜,避免维生素缺乏。
3.越冷越需要喝水。
人们呆在温暖的房间里,很少出去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冬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要补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稠度就会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水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4.适度锻炼
许多人因为害怕冬天的寒冷而放弃锻炼,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运动其实是驱寒的最好方法。运动时,脂肪转化为热量,可以帮助你保持体温,改善血压循环,缓解手脚冰凉。同时,加强锻炼还可以增强你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帮助你远离感冒和疾病。运动前一定要热身。慢跑先让身体微微出汗,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运动时穿衣服保暖防感冒,运动后及时穿上衣服,避免感冒。
如果室外空气寒冷,不方便运动,做家务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比如上楼梯,短短7分钟就能消耗100卡路里,还能锻炼心肺功能。下楼梯只需要14分钟,可以消耗100卡路里。拖地,只要20分钟,就能消耗100卡路里。扫地不需要太多时间。只要25分钟,就能消费100张卡。
5.保持颈部、背部、腹部和脚部的温暖。
这些部位在冬天容易导致人生病。脖子冷的时候会出现头痛、脖子疼;背凉的人,比如还睡凉席的人,早上起来会打喷嚏,鼻塞,甚至感冒。
腹部保暖是女生的重点保护工作。避免痛经、月经不调,避免受寒不适。腹部保暖是关键;最后,足部有多个穴位。一旦寒冷不适,就会导致条件反射,出现各种问题。
6、冬季洗澡要保湿、干爽。
冬天洗澡有四大禁忌:避免洗得太勤,避免开水烫,避免用力搓洗,避免肥皂碱性太强。否则容易破坏皮肤表面原有的皮脂,使皮肤更加干燥,也因此更加瘙痒、皲裂。洗澡后可以擦一些甘草油、止痒霜、保湿霜等。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表面干燥脱落。
7.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经常紧闭门窗,这使得房间充满了二氧化碳和废气,这对人们的健康非常有害。所以,即使在极冷的冬季月份,也要注意定时开窗,以便排出二氧化碳和废气,提高氧气浓度。同时让阳光照射进来,增加室内负离子含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三、冬季保健的误区
1,补药太快
立冬一到,许多普通人就匆匆忙忙地开始了一顿进补餐。但是在一顿大餐之后,我经常觉得胃不舒服。于是有人认为自己得不到补偿,放弃了进补计划。对此,专家表示,其实问题不在于补充的食物,而在于错误的补充方法。冬季进补,最好先进补,调理脾胃功能,做好进补准备,避免进补的不耐受反应,使进补事半功倍。什么是补充?首先是调整脾胃的功能,可以吃一些健脾开胃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
2、填充不对症
专家说,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法,进补前应该了解自己的体质。有些普通人不知道自己的体质,看到别人在补什么就跟风,或者根据个人想象给自己下结论,结果往往达不到补的效果。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气滞、血瘀、特质九种类型。这种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体质的混合,如阳虚、气虚、痰湿证等。这不同于单纯的阳虚或气虚的递进法。如果辨证错误,很可能导致后期进补治疗的失误。
专家特别提到,感冒了不能吃补品。无论是温热的人参还是鹿茸,或者是干净的沙参或者玉竹,或者是扁平的枸杞或者燕窝,都不能吃。等到感冒完全好了,再补。
3、剂量不合适
专家表示,进补药材一定要遵循量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比如人参每人不超过5克,每周服用1~2次。阿胶每人一次不超过10g。小剂量不行,大剂量会有副作用。如果有的人喜欢一次多用药材,导致“上火”,有的人一次吃一点,全家一起用。有个老人听说黄芪补气。他每次煮汤,不管什么汤,都要放两片黄芪,然后煮4升水,全家人一起喝两天。这种用法没有任何作用。
4、服务方法不当
专家说,虽然药食同源,药材可以做成食物吃,但药材也是药。进补应遵循服药原则,药物不宜用浓茶送服,如吃人参、西洋参,喝浓茶。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恶”和“十九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给人体带来伤害。
5.忽略食物补充剂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专家说,很多人关注了进补药方,却忽略了日常饮食中有很多效果很好的进补材料。比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虚的好食物,而雪梨可以滋阴润燥,是滋阴的好帮手等等。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