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评价标准的量化只是一种外在的显性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教与学的定性体现,在量化的同时重视定性。
核心素养理念更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心理、情感等方面动态考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室环境是否和谐民主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消除心理压力,积极思考,振奋精神,发挥创造力。
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人,应与学生在人格、情感、心理上保持平等,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思维训练有没有梯度和层次感?
目前语文课堂存在两种缺陷:一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氛围,提问过于简单,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第二,老师不注意引导或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容易形成学生的思维麻木。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的能力,还在于启发、唤醒和鼓励学生。
3.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中国特色,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和发展性。
语文课堂操作要综合运用朗读、讨论、自由表达等常用方法。没有这些方法,课堂往往难以支撑。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了解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讨论和自由表达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单极表演的舞台,更不用说是学生被动聆听的地方。学生应该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要鼓励学生质疑,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兴趣。
4.课堂上师生之间有情感融合吗?
教师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感化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因此,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融合是感染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自身的情感、审美情趣、观念和行为都会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作为教育者,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目的使他不断规范自己,所以师生的情感融合更容易彰显他的个性,更容易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双方身心愉悦的效果。
5.是否注重学生答案的个性化,是否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展示。
为了体现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教师需要放弃“标准化”的想法,比如“捆绑各种数学内容”,遵循规则。这本身就违背了人文学科的模糊性,一味追求自然科学的准确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要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要太注重结果,而要注重思维过程。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师客观的课堂评价。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评价只要能体现教师的爱心、道德情怀和科学精神,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