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巴龙部》是为了看众生,也是为了看自己。
俗话说,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在我看来,在一百个读者眼里,也有一百个乔峰。
八条龙,八条龙。
《龙族》应该看什么?怎么读?
01
看人。
人,是“龙”的最大特点。
陈先生曾对“八龙”作过高度概括:
没有人是不义的,众生皆有罪。
这句话总结的精辟合理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都是可怜虫。”诚然,《天龙八部》气势恢宏,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里面涵盖的人物数量是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多的,而且各有各的痛苦和委屈,是古装“浮世绘”的生动版本。
就拿一些人来说吧!
武术家乔峰英勇干瘪,却打不开人生的一个结——他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人;
一生不爱武功,本性善良的段誉,决定继位,乱世继续战争;
慕容复贪图权力,肆无忌惮,最终不忠,两手空空。
就连九墨志对武功的贪念,对段家的怨恨,尤坦之对阿紫的痴情,也代表了人间的“贪、怒、痴”三毒。
可以说《天巴龙布》中的人物都是现实世界中的芸芸众生,我们在每个人物身上都能看到身边熟悉的身影:
有多少人像乔峰一样,不被世人接受,为一件事后悔终生;
多少人,王力可玉颜,爱一个人爱到伤痕累累,最后心灰意冷;
有多少人像慕容复一样,对自己近乎变态的名利追求感到陌生。
“世间所有的喧嚣都是为了利益,世间所有的喧嚣都是为了利益。”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人能逃脱《天巴龙卜》中人物的苦难。
以前看古龙的小说,总有一种诗意的感觉。那是最美的人,最帅的马,最烈的酒,最快的剑。那是理想中的江湖,让人感觉很舒服。
但金庸的江湖恰恰相反。金庸的江湖是现实的江湖。
就像《龙族》里,你能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吗?其实只有穷人。
我们都是穷人。
所以每个人都喜欢楚留香和李寻欢,但没有人喜欢龙八枝里的人。说白了,他们太像我们自己了。
看着龙,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这是对人的感叹,对现实的感叹,对自己的感叹。
任二英雄无敌,野心无边,有不义二字,一切都是枉然。
02
阅读理论。
读一本书不仅要看作者写了什么,还要看作者想表达什么。
《神雕侠侣》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过不辞而别,离开了陆无双。程英安慰吴双说:“三姐,你看这些白云忽聚忽散,忽散忽聚,生活又是起起落落。何必麻烦你呢?”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哭了。
“云卷云顺,人生分分合合。”这句话,借程英之口,其实包含了金庸先生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沉浮。此事古而难。”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在《八龙》的段落中,也有很多人生感悟。比如鸽子墨姬获得了一段六脉神剑剑谱,在敌人之前进行了对敌攻击。他想用少林寺三绝的真迹换一份六脉神剑剑谱。这生意就划算了,连天龙寺的几个高僧都被感动了。他要求苦荣少爷拿定主意。让我们看看苦荣大师是怎么说的:
苦荣大师问:“你的一阳指已经练到什么程度了?”本额头冒汗,回答道:“弟子根子愚钝,却未能提高,只得了四级。”
苦荣大师又问:“你也看到了,大理国的一阳指比少林的三种指法:摘花指、多叶指、无劫指好。”原由说:“指法无好坏,惟技巧高。”
容说:“如果你活到一百岁,你能实践多少成就?”本额头冒汗,颤抖着走下来,“我不知道。”荣问:“你能考第一名吗?”
本音道:“我拿不定主意。”苦荣少爷停止了说话。
本寅道:“师叔之言甚好。“我们自己的一阳指不是自己好好研究的。我们要别人的武侠经典做什么?王铭千里迢迢辛苦赶来,等着我们寺里设斋戒欢迎他。”所以,很自然地拒绝了大轮王铭的请求。
荣大师的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困惑。
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一件事的专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贪心不足以吞下一头大象”,什么都想做,却做不好每一件事。
这段话真的是金庸先生对世人的警示:做人做事,一定要内行,切忌浮躁贪婪。
读金庸先生的书,不仅要看打打杀杀,还要看他想表达的理由。
所谓“大言不惭,大智若愚,大智若愚。”真正的道理往往是最朴实无华的,世人口口相传,却很少有人践行,但如果都能做到,那就和圣人没什么区别了。
03
读道。
道是什么?是干坤运行和命运转折的规律。
更具体的说,就是佛教的“因果论”,道教的“宿命论”。
金庸先生是世界伟人,天龙八部比喻聪明笨拙。我还记得九曾经指出荣参与禅的由来:
“有无常,双树枯荣,东西南北,非虚非虚!”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原来世人都知道释迦牟尼在婆罗洲的两棵树之间出入而死,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是东西南北,各有两棵树,两边的两棵树一荣一衰,称为“四萎四荣”。佛经上说,东方双树是“恒常无常”的意思,南方双树是“有我无我”的意思,西方双树是“有我无我”的意思,郁郁葱葱的荣华之树是正面的意思,永远有幸福,有我有网;枯树的意思正好相反,无常无喜,无我无清净。如来在这八个境界之间出入而死,就是说他既不干也不荣,也不虚也不空。
我们来看看虚竹线中关键人物的名字:
脱胎于《庄子·养生大师》的无涯子:“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我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有了无垠,就差不多了!”
苏星河《鱼台新咏》:“望山河,无似,银河犹可辨。”
丁春秋《庄子逍遥游》:“楚南有鬼,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古有大树桩,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连吟游诗人的派名也取自逍遥之名;镇派武学北冥的神通,也源于北冥中有鱼,名曰坤。我不知道它有多大,但它在千里之外。"
这说明金庸先生在佛道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纵观全书,所有的人物都是注定的,无非是“因果”和“命运”。
什么是因果?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丁春秋违抗恩师,但最后生死与共,座下众弟子弃之如粪土;
段一生负人无数,最后才知道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甚至他唯一的儿子也不是他亲生的。
康敏贪图虚荣,杀夫害人,却因自负美貌被外表吓死。
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说不到举报的时候。”
命运是什么?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草狗”,说白了就是“天道无常”。
乔峰是当代英雄,他花了半辈子的时间保卫大宋,屠杀辽人。最后不被宋国人接受,放不下自己的国家和世界。他必须为人民的和平而牺牲。好难过!
再看看许诸。他天生又蠢又丑。误打误撞学会了无与伦比的武功,是吟游诗人的首领,西夏的女婿。多么幸运啊!
这就叫命运已定,生死即命,富贵在天,斗也是徒劳。
有人认为,江湖之道不是只有“因果”和“缘分”可以说清楚的。
和许诸一样,他的前半生坎坷,都是因为父母的栽赃,但他的后半生真的很奇怪。但不正是因为他的菩萨心肠和善良,才解决了72岛36洞主的“生死象征”之痛,赢得了大家的忠诚,但他也应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果和命运在道德上是矛盾的。但世间的事物都是难以捉摸的,在恒与无常之间。
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随波逐流,做正确的事,做有因果的好事,抱着平常心去反抗命运。我想这就是金庸先生想告诉我们的。
读《八龙》,是读人、理、道,是看众生,是看自己。
书中的江湖是刀光剑影,恩怨情仇。当我们从书中走出来,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世界的勾心斗角和不真诚。读书的目的是在书中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坚守本心,做正义之事,才能面对江湖的险恶,因为没有人能真正退出江湖。
有人有恩怨,有江湖。人是江湖。你是怎么戒掉的?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