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对待秋季的温燥和凉燥?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说:“燥胜则燥”。也就是说,秋季燥邪侵入体内,损伤了阴津,造成了阴津不足、燥邪不荣的一系列症状。因此,治疗“秋燥”必须采用滋阴润燥的方剂。秋季的干燥因气候而异,临床上常将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热干燥的症状属于初秋燥邪之感,常伴有暑热、暑热的余温。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少痰黏,咽喉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燥。服用“桑杏汤”效果理想:桑叶、杏仁各65438±00g,沙参、梨皮各65438±05g,豆豉、栀子、川贝母、甘草各5g,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寒冷干燥的症状大多是由于深秋的干燥和邪恶的感觉,往往伴随着近冬的寒意。症状有恶寒、微热、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痰白稀、轻微头痛无汗。治疗可给予“加味苏星散”:杏仁、茯苓、前胡各65438±00g,桔梗6g,紫苏叶、枳壳、法半夏5g,甘草5g,陈皮3g,生姜3g,大枣3g。水煎服,每日一剂。至于预防秋燥,可用胡萝卜60克、菱角3克、白茅根3克作为饮品;或者干脆炖胡萝卜汤,或者炖雪梨冰糖润肺清燥。以上方法效率高,成本低,容易做到,不妨一试。秋天要吃补肺的蔬果。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部,出现皮肤面部皲裂、口干咽燥、咳嗽痰少等各种秋燥症状。然而,秋季市场上的许多新鲜果蔬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润肺、润燥生津的功效,还能治疗肺相关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梨果肉香甜可口,嫩滑多汁,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可生吃、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果配合菱角、蜂蜜、甘蔗等果汁服用,效果会更好。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滋补肝肾、益气血、生津利尿的作用。生食可滋阴,除烦。用熟蜂蜜浇汁,煎收膏,开水送服,治烦热渴特别好。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疲劳有益健康。中医认为,秋主燥,燥是季节。口干、鼻干、咽干、干咳、皮肤干燥等。可由燥引起,应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更是如此,因为中医说男属阳,女属阴;男主精,女主血,燥邪易伤阴血。但是母乳喂养的新妈妈身体系统会有很大的适应性变化,需要补充更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等。秋天是各种水果蔬菜最丰富的时候,最适合食疗。这个时期的饮食原则是:首先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鱼、虾、瘦肉、奶、蛋、豆制品等,每天蛋白质为1 ~ 1。2 g/kg体重;脂肪摄入不宜过多,占总热能的20% ~ 25%;多摄入无机盐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建议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