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功效是什么?
大黄是蓼科多种多年生植物的统称,也是中草药的名称。在中国文学中,“大黄”常指大黄。
在中国,大黄主要用于药用,但在欧洲和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是指其他几个红色茎的食用大黄品种。气息清香,味道苦涩微涩,粘在牙齿上有沙感。茎和叶在深秋枯萎或在第二年春天发芽前被挖掘。
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花瓣或段,串绳晾干或直接晾干。中药大黄具有攻郁、清湿热、泻火、凉血、化瘀、解毒的功效。
性状本品为圆柱形、圆锥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3 ~ 17 cm,直径3 ~ 10 cm。
除表皮外,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散在一些白色似网状纹理和星形维管束,其余表皮为褐色,有许多绳孔和粗皱。
实心,部分中心稍软,横断面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呈颗粒状;根茎髓宽,有星环或星散;根木发达,放射状纹理,层理环明显,无星点。
气息清香,味道苦涩微涩,粘在牙齿上有沙感。
成品标识
大黄横切面:根的木栓层和皮层大部分已去除掉。韧皮部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一层,形成一个环。
木质部射线密集,2 ~ 4列细胞宽,含褐色物质;导管是非木质化的,通常1到数个在一起,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和大部分淀粉粒。
根茎髓宽,有常见的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异型维管束星散,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射线呈星形放射。
粉末是黄色和棕色的。草酸钙簇状大黄晶体的直径为20~65438±060 μm,部分达到65438±090 μm..
具有边缘孔、网眼、螺纹和环的导管没有木质化。淀粉粒多,呈球形或多边形,直径3 ~ 45微米,脐点呈星形。复合颗粒由2 ~ 8个部分组成。
药物鉴定
生大黄泻下力强,欲攻其不备,宜生吃。应入汤剂后服用,或用开水冲服。长期煎服会减弱泻力。
酒炙大黄泻下力弱,活血效果好,易血瘀证。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药效作用
***1***泻下作用***2***利胆、保肝* * * * 3 * *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 * * 4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注意事项:血虚气虚,脾胃虚寒,无实热郁结。
若用本品导泻,宜后煎,或煮沸浸汁,否则药效减弱。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随尿液或汗腺排出,因此尿液和汗液可出现黄色。
此外,服用大黄后,宝宝吸吮乳汁,可能会引起腹泻,因此不适合哺乳期妇女。
一般来说,大黄对人体健康有很多作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大黄养生。对于产后正在给孩子哺乳的准妈妈来说,吃大黄可能会引起婴儿的腹部。当然,日常生活中服用大黄也要注意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