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和健身气功以后怎么安排?
太极拳博大精深,是中国武术的瑰宝,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其规律。它要求:身心双修,形、力、气、神。但健身气功也要求:“三调合一”,调身、调气、调心。
首先要找到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
两者有一个共同点:立桩。太极拳和健身气功都要求;“上颚舌”、“上颚虚领”、“挺胸拉背”、“沉肩坠肘”、“松腰开跨”。古人云:“不规律气不畅,气不畅则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则心神散乱。”立桩既是太极练习者入门的法宝,也是气功练习者走向殿堂的阶梯。以上要求在太极拳中的作用是更好地配合呼吸,以貌导气,达到了外柔内刚的武术动作。
健身气功的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气路通畅。去大小日,使精气充盈,血液循环通畅,抵抗力增强,防病延年。
不同的是,太极拳有这样的说法,在打拳的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是完成的。当你形成一个公式,然后做下一个动作,实脚又实了,空脚又空了。这个公式叫做活台阶桩。
呼吸:古人说:“呼吸,呼吸。”传统太极拳呼吸细、匀、深、长。呼吸和动作的协调有一定的规律性。无非是:吸气和呼气,吸气和呼气,呼气前吸气,鼻腔吸气和呼气,吸气和呼气。
陈的传统太极拳采用反向腹式呼吸,其主要方法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呼吸。这样吸气时胸部慢慢扩张,腹部微微内收,呼气时则相反。打传统太极拳,要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调整呼吸和动作,不断地体验、掌握和运用。使“气应涌而不稍滞。”以达到“人在气,气在人。”健身气功练习者最好将自然呼吸和腹式呼吸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循序渐进,逐渐达到慢、细、长的程度。排除杂念,平复心情,使人体有效接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呼出体内浊气和病气。达到驱旧吸新的目的,按摩脏腑和胃肠道,促进体内气的生成和发展以及血液在全身的运行,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强健脏腑。
两者都需要腹部的空气下沉,但作用不同。太极拳通过腹部的空气下沉使下盘稳定,以适应阵地战的要求。健身气功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放松和安静:放松和安静是两者的基本要义和原则。只有真正放松身心,拥有平和的心态,才能进入冷漠虚无、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心态平和是放松的前提。要静下心来,一心一意,排除一切杂念,用心去领导工作。通过内心的平静,身体就安静了,内心的平静也就自然了。
太极传的松柔是通过松,使筋骨放松,全身自然柔软。有了来自松下的柔软,你可以得到极高的钢硬度。它还通过静来追求身体和精神的微妙变化,使之适合技术动作的要求。静之初柔,静之极刚生。
健身气功的放松,就是产生一种平和的环境,一种顿悟。静的主要目的是产生智慧和作用。
意义:意义和意图。太极拳的留腹意旨是指太极功夫,就是沉入腹部,使上虚下实,稳住底盘,要求腹部内翻,从而产生“听”和“懂”。“全凭心有功夫”。通过意向达到“意来气往,气来力往”
我不赞成一味的贴腹,让腹部练的很辛苦。其实腹部要练得精而不留气劲,这才是太极拳的上乘功夫。健身气功的目的是排除杂念,聚气,藏气于内。有三个阶段:一、初级阶段:开合、聚散。二、中级阶段:好像是防御性的,有则无。三、高级阶段:不守己,神不变。“利害则怒,怒则血,血则不生。”
两者都讲究“气沉丹田”,练功者功力修炼到一定高度,使所谓的“心虚、腹实”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达到空领、重肩肘、挺胸、松腰臀、立尾的状态,从而使整个身心放松,达到淡泊、空明的境界,生病时从何而来?
综上所述,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作为一个太极拳的练习者,如果条件允许,我可以选择一到两个健身气功的练习。我每天练拳的时候,先练一两个气功,热身,促进血液循环。然后练习陈的传统太极拳,取得不错的效果。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得到了很好的气功效果,大大提高了技术。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作为太极拳队的拳法练习负责人,应该选择先练健身气功,再练太极拳。目前,太极拳以三种形式存在:
一、太极功夫:是一种具有攻防含义的武术基因,以武术和推手为主要内容。采取阴阳理论,结合养生之道,构成了功夫太极拳。
2.太极拳竞赛:为适应太极拳发展和竞赛的需要,国家武术管理部门编制了陈、杨、吴、吴、孙太极拳竞赛套路和42式太极拳剑。作为国内外各太极拳组织的套路、好裁判、标准化比赛,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的活动发展。
3.太极拳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高科技、高竞技、老龄化的出现,太极拳的武术功能有所下降,其强身健体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突出的健身功能吸引了世界各地数亿人练习太极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球有2亿多人练习太极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太极拳健身群体。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发展,以及太极拳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群众性的太极拳运动。太极拳很受欢迎。在体育场、公园、社区广场晨练的人络绎不绝,朝气蓬勃,热情满满。尤其是春天以来,练太极拳的100个人里,秋天只剩下十几个人。
为什么?调查结果是:腰疼,腿疼,关节痛。原因是:运动没有顺序,不科学,没有热身活动,没有压腿,没有热身,没有气功。来到场地,可以打两个小时的拳。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太极拳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你必须认真对待,科学练拳,才能达到一种奇妙的状态。
所以我建议作为太极拳队的负责人,先组织两套25分钟左右的气功,达到热身的效果,再练太极拳。如果你有意愿,不妨试试,几年后就有效果了。
以上是我练拳的亲身经历,感受一下。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