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牢记春季保健的“五不”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的阳气开始上升。如果能趁着大自然“老”的春天,利用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优势,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春季中老年朋友更要注意春季保健,预防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疾病。每年春天都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最佳时机。除了日常生活和户外运动,还可以通过饮食和保健来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春季养生可遵循“五不原则”;

不湿:卧室每天中午要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穿宽松的棉服,避免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不酸:春季饮食要“存酸增甜”,因为春季肝阳亢盛,如果再吃酸性食物,容易导致肝气过盛,而肝旺则容易损伤脾胃。因此,春季饮食应忌酸。

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蟹等。宜吃味甘健脾之品,如山药、竹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不冻:春季天气忽冷忽热,需遵循“春捂”理论,不宜立即脱下棉衣。换衣服时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首先,我们应该减少一些上衣,裤子后来,下半身宁愿热而不是冷,以帮助滋养阳气。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在早春时节,更要尽量让身体“不冻不冷”。

躁动:春天,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人体要依托这一自然特征,以养阳为主。养阳的关键是“动”,不应该是“静”。人们应该积极进行户外锻炼。

不要生气:春天是肝阳旺盛的时候,心情烦躁,要豁达和谐。抑郁症会导致肝气郁结,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五、生活用品:

生活有规律。春天人体的阳气趋于表里,皮肤舒展,末梢供血增加,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增加,但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四肢有困倦感。这个时候,不要贪图睡懒觉,这样不利于阳的崛起。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变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早睡早起,经常去户外散步,沿着林荫小道,在树林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春天的气候多变,时而寒冷,时而温暖。同时人体皮肤松弛,抵御外邪能力减弱。所以,春天来了,不要一下子脱下厚厚的衣服,尤其是老人和体虚的人。

五.体育文章:

春天天气转暖,草长莺飞,空气清新,是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人们走出房间,参加春季锻炼,如散步、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有益处。运动时不宜大汗淋漓,以见微汗为佳。实践证明,春季运动不当会适得其反。

春操应注意“五不适宜”;

一、不宜早:早春,早晨气温低,雾大。过早离家后,人体容易感冒或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还会加重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所以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为宜。

二、不宜虚: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晨起血流相对缓慢,体温低。因此,晨练前应喝些热饮,如牛奶、鸡蛋汤、咖啡、麦片等。,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

三、不适合暴晒:早晨户外活动,应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清新的旷野、公园或草坪。不要逆风跑,更不用说脱衣服,运动。

四、不宜激动:老年人体力弱,适应能力差,运动量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剧烈运动容易诱发心肺疾病。

5.不要着急:由于老年人早上起床后肌肉松弛,关节和韧带僵硬,四肢协调功能差,所以运动前要轻轻活动身体,扭动腰部,活动关节,防止突然运动发生意外。

饮食文章:

春天越来越暖和,风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初春,气温还是比较冷的。人体为了御寒,需要消耗一些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要在饮食中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提高免疫力。

早春的营养成分应以高热量为主,以便及时补充能量。因为寒冷的刺激会加速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所以需要补充优质的蛋白质食物。

此外,春季气温变化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容易侵入人体引发疾病。因此,你应该在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避免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下降。

春天是容易复发的季节。例如,高血压患者在春季容易血压升高,引起头晕、头痛、失眠。正如中医所指出的,患有春气的人应选择吃些橘子、香蕉、柠檬、梨、绿豆、芹菜等食物,或用菊花泡茶,对高血压患者有清脑的作用。

五.预防物品

春天阳光明媚,令人陶醉。但同时也是慢性病(如支气管炎、咽炎、肺炎、哮喘、心血管疾病)、皮肤病、胃肠道等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流感和感冒。因此,春季保健对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尤其需要防止“倒春寒”。

照片由作者提供。

崔莉: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从事社区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病的诊治,尤其擅长体虚、高血脂、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主治医师崔莉,护士王晓晗

修订:谢涛

签发人: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