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生如何准备考研?

1.考研是荒野求生。请学会准确找准方向,合理分配体力。

首先我想说,很多人都说考研是一场长跑,但这其实是错误的。考研是荒野求生。不同于长跑,你只需要一路向前。在考研的路上,你不仅要保持勇往直前,还要适当休息,最大限度地保持体力,在各个阶段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在野外生存中,找准方向,合理分配体力,和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

重要!!!

1.首先,这个答案完全适用于新闻传播学考研,基本适用于所有人文社科专业,部分适用于理工科。就看你自己的判断了。

2.首先说明一下,这个回答的基本人物是一个像拖鞋哥一样有点自律的懒人。假设考研时每个人每周投入25小时的高效复习时间,相对于每周6天每天4小时的复习,过了四级的少年每天要自觉增加0.5小时,跨考或报考34所院校的少年每天要自觉增加0.5小时。另外,每个人每周需要花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思考人生,收集经验,发布一些东西。

3.首先,大三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目标如下:

(1)想清楚要不要考等原则性问题;

(2)大致确定要用的资料,保存10份你认为可以指导你复习经验贴,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打好自己的英语基础,先过四六级;

(4)考数学的可以提前准备,这一点我没有发言权;

(5)专业课有概念,知道牛人在说什么。

1,从选课开始准备考研。大概有几个原则:

a、保证大四除必修课没有课,所有学分尽量在大三修完;

b、问学长哪些老师不好过,尽量回避;

c、尽量安排在特定的日子上课,尽量安排在上午第一节课,保证每周有两天完全不上课或者只有上午第一节课上课。

2.安排好复习时间。

这段时间大家还没有完全进入复习状态,要求每天呆在自习室基本上就是玩手机而已,但是必须保证一周25小时的高效自习。

每天至少安排45分钟,背一个单词,泛读一本英语读物,看专业课,这是极好的。尽量不要连续两天复习。不是怕浪费时间,而是几天不复习带来的“负罪感”充满负能量,会让你七思八想。

另外,保证每周有固定的整点时间复习。3-4个小时的整个下午是最有爱的事情。在此之前,让大家尽量把课安排得紧一点,也是为了这个。

这期间你可能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但是你要把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完成的任务量做一个记录,找出自己能承受的工作量和制定计划的感受。但是最好提前决定好什么时候做什么,比如上午学英语,下午上专业课,不然每次坐在自习室第一件事就是想看英语或者数学1小时还是1小时是专业课?这简直太蠢了。

现阶段我建议你至少花一半的时间在英语复习上,打好基础。(后期如何打基础)

补充阅读:为什么成功人士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因为他们知道有比考虑选哪件衣服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请自便)

3.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你以为我想跟你聊怎么找体验贴,谁的体验贴靠谱?

不不不,都是鸡汤。为什么不喝点高品质的鸡汤呢?所谓的学长,其实几个月前也不比你强多少。他们通过考试的时候没有在外面穿内衣。

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其实都犯了很多错误,只是有些人天赋异禀,有些人肯努力,有些人运气好在无以复加。当然,每个人成功的原因都不一样,但是当一群实际上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考上的人给你写经验帖的时候,你要时刻小心。

这还不是全部。写帖子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自助归因,意思是人们在成功的时候更愿意强调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所以你会看到所有的经验帖都是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此外,考试结束后,人们会分享他们的经验。据乐嘉说,他们大多数是红色性格的青少年,但也有少数蓝色和黄色的。绿色少年一般不会做这种“无聊”的事情。

红色少年的性格特征,简单来说就是“欲成先狂,头脑简单往前冲”。他们有闯劲,肯吃苦,语言组织能力强,但也爱吹牛,注重定性的“这么说好像很牛逼”,从不在乎定量的“这么说不准确”。而且,难免会遗漏一些关键的、基础的东西。随便看看,贴一下这些人的经历是什么。

那么应该去哪里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认知科学是一门系统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告诉我们如何更高效地学习。

既然大家都想喝鸡汤,为什么不找一些传承了几十年,经过一代代读者检验的原汁原味的老鸡汤来满足自己呢?

比如在如何读书的问题上,敢读如何读书;

比如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复习时间,敢于看《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

再比如,如何学习知识和整理笔记,敢不敢看看《思维导图用户手册》,习惯用平板做笔记的青少年也可以考虑加一个“evernote超高效数字笔记”,你值得拥有;

比如我背了很多理论,但还是不能有效理解,还是没什么好忘记的。我不妨去看看斯科特·扬写的《如何有效学习》,一个超级尖子生,1在麻省理工学院4年修完33门课程。

两周后,我对学习内容的留存率和数据是否准确持保守态度,但总体思路是正确的。在努力学习之前,有必要研究一下学习本身。

补充阅读:关注新闻传播学的真题和真相,回复W10,阅读拖鞋哥为报考新闻传播学等人文社科专业的小伙伴准备的《十轮书法阅读》。

1,考研的意义。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我是肯定的。谁适合考研?当然,有学术梦想的是一小部分,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只有10%左右的研究生最终会选择读博。

那么,读研对工作有帮助吗?引用PPT大神秋叶的一句话——

其实大多数人考研,并不是因为喜欢科研,而是为了好就业。这个没有问题。那年考研,是因为高学历好找工作。

如果是为了就业,如果我现在想想,上面的问题根本不是我思考的第一重点。

如果我为女儿做选择,我的决策模型是这样的。

如果进入快速发展的行业,不要考研,先去工作!

如果进入结构调整行业,那就去考研,避避风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研最大的意义就是作为你找到好工作的跳板。作为一个1988年返校,工作五年的大叔,我负责任的告诉你,现在的就业市场真的很烂,前所未有。当然,就业市场永远不会缺工作。真正肯吃苦,条件好的少年,不妨争取一下。在学校多呆几年再找工作,可以帮助大家更有希望进入一个好的平台。

读研三年被同学面试的神话,只适合好的就业市场。现在你在一个渣就业环境里工作三年学到的东西,可能毕业半年后别人也会学到(当然这个结论不适合85年大专毕业,素质过硬的同学)。

30岁之前,你出卖自己的潜力,别人评判你的潜力不是看你的年龄,而是看你毕业多少年。只是推迟就业,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在学校多呆几年,等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自然增长,等就业市场自然回暖再去工作。单就这个目的来说,读研就是一门不赔钱的生意。

所以,要回答很多同学的问题“拖鞋哥,我对自己能做什么,是否适合考研感到很迷茫”,我的回答是“迷茫,其实你的能力只是配不上你自己的志向,考研是增加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去考吧!”。

我们来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分类:除了985好少年和211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少年,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读研是绝对不亏的买卖。至于能不能看懂,这个需要自己努力。(当然我不是说这两类学生不适合读研,只是这两类学生的机会成本更高。是考研还是读研,需要自己考虑。)

2.关于择校。

选择学校是每个人在大三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我们常说的“三个跨越”,其实说的是大家考研择校时不得不面对的三大选择维度,即地域、学校、专业。很多人觉得问题是先定专业,再选学校,选学校顺便定地区。这个不靠谱。合适的做法是先选地区,再综合选学校。

地理可以塑造一个人。如果你能在本科的时候傻傻的天真,那么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一定要有“我愿意在这个城市生活十几年”的意识。

中国地区差异之大,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一线城市早就超过了美英,小山村的生活甚至可以苦到非洲。美国学者验证,一个国家越专制,就越倾向于动用一切资源讨好首都和一线城市的居民。所以人们在规划未来生活的时候,首都和魔都在一个档次,广州和深圳在一个档次,沿海旅游目的地城市(杭州、厦门等。)和省会是一个档次的。

我的建议是,大家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志向,在广州、深圳和出生省份中选择一个省会城市。家庭条件好的优先考虑出生省份,条件一般的优先考虑广州、深圳、广州。

然后,专业主要是兴趣。试着想想。如果不想读博,请避开哲学这种超级冷门的专业。

对于学校来说,我的建议是要雄心勃勃。如果选择省会城市,请直接申请本省最好的学校。选择北上广,就要量力而行,考虑各种无冕之王。

不要说自己基础差。考研最大的依据就是你有多少备考时间。9月之前,可以认为是你积累基础的阶段。半年的时间足以抹平你和所谓“基础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起点差距。说白了,你在“相对轻松”的学校读书的过程中更容易放松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不一定比你直上34所学校的可能性大。我认识一个第三次世界大战某B区两个师范学院的研究朋友。复习了三年政治还是裸考,她最后考上了,挺奇怪的。

3.关于困惑和焦虑。

23岁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纪,但也是人一生中最迷茫的年纪。在这个阶段,你有太多的选择。选择意味着放弃,放弃意味着煎熬。这就是你的困惑的来源。大学毕业后,你会第一次以成年人的身份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而你从小就听过太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废话,听过太多毕业五年决定一生的神话。急功近利的欲望决定了你的焦虑。但有选择当然不是坏事。让别人帮我做决定的想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面对这样的迷茫和焦虑,我希望你不要逃避,改变你认为我是幸福的想法,我所有的焦虑都是因为我还有选择。

另外,我想用一句歌词给你一些缓解焦虑的小技巧:听听别人怎么说,自己做决定。或者,以一种有悖常理的方式,在最近的三年里,远离父母。

现在你处于一个“焦虑场”。除了你自己,还有很多人在你,你的父母,他们甚至比你更焦虑,这种情绪是会传染的。全世界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把孩子当成实现愿望的希望。

说实话,他们很难理解我们这个年纪要面对的是什么。他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个属于别人家孩子的被修改过的神话。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但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好是不是你想要的,或者他们认为的好是不是真的适合我们这个时代。和父母沟通是好的,但是最亲近的人的焦虑会对你产生最大的影响。

回顾我23岁的时候,我妈一再强调她“考虑到我的未来,几天睡不着,半夜偷偷哭”,但在我看来,那些年最大的压力就是说服我妈放心我当时的状态,更何况我现在返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工作的第四年, 因为我妈的压力,我从一个只有七个人跟着我的公司拿到了12万的风险投资,而且是在2000年。

4.关于考研最重要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能量。

说考研难,真的很容易。如果能一直保持像样的复习状态,坚持下去,考虑从大三开始准备。基本上就算不上,离目标院校的距离也不会超过10分。但是每年都有很多朋友在准备期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治疗。为什么,没有足够的能量?

那么,如何增加能量呢?

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尽量不熬夜,每天坚持锻炼20分钟就是充电,时不时吃顿好饭就是充电。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作息规律”。

避免“消费”也很重要。比如不要给自己定太紧太高的目标。很奇怪,你每天都在后悔你没有做的事情。

另外学习时间安排不固定,在自习室第一件事就是纠结今天看什么,也会消耗很多精力;

再比如,生活安排不固定,正能量的消耗不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少。

还有一群没有目标的室友,女的没事逛街,男的天天LOL。友情很重要,但未来更重要;

当然,更可怕的是考研男女朋友分手,简直是天灾人祸。所以,没有开始一段感情的男生女生,请不要轻易开始。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请求。除了延续去年游学班9位老师为265,438+0学生办豪华私塾的思路,拖鞋哥还计划在65,438+07年推出研究生公寓项目(没错,因为合伙人退出,今年应该享受不到了)。你怎么看待「理想的考研环境」?

英语文章

如果你一周只有两个下午可以全心全意复习,请全部交给英语。

现阶段充分利用一些业余时间进行专业课/政治就够了。

当然,因为新闻传播学不考数学,想考数学请自行调剂。这个阶段的英语复习不需要太大的进步,但是你需要尽可能的理解一切。

所谓的一切是什么?词汇、语法、语感、老师对写作问题的绝妙想法按顺序排列。

好多经验帖都在说考研英语写作的妙招。其实只是你习惯了四六级这种脑补的考试方式,只需要找信息点就能得分。其实只要你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谓的精彩想法根本不会影响到你。

想通过研究题目的思路而不是提高英语水平来偷工减料达到考研拿高分的目的。只适合9月份开始准备,最高目标55分的小伙伴。

我们是大三准备考研的正规军吗?《孙子兵法》说“天下之士,当以和为贵,出奇制胜”,各种秘诀就是怕国家线过不去的孩子,要关注他们6月5438+10月65438+10月65438的复习。你现在需要的是努力提高自己看文章的能力。

记住,尤其是想进名校,英语政治总分不是130+,说明你是来玩票的。也许你需要一个基础才能考到70分,但是所有大三就开始准备的少年,至少要以65分为目标。想拿高分,必须在最考试阶段打好基础。

当然歪的中国人脑子真的是直的,不像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喜欢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在四级和雅思的yes/no/no给定的考试方法中找资料其实更适合日常英语应用,但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考研的方法确实能显示出你懂文章。

什么,你要跟外国人说考研英语,40分?那是因为在中国的外国人很大一部分是失败者,考研文章最多的是来自《经济学人》这种介于学者和大众之间的杂志。在中国的外国人看不懂很正常。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有效提高自己的文章阅读能力。我的建议是做真题,认真做真题,演绎每一个细节做真题。完了,顺便翻译一下。嗯,翻译完了,顺便背一下。嗯,我都记在心里了。顺便默默记下来。你不能停下来,否则你会崩溃的。

肯定会有人想说,拖鞋哥,你一定是在开玩笑吧。地球上没有人对考研准备的这么充分,所以直到考试前我都不想过真题。呵呵,又没让你全做。

考研拖鞋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考研拖鞋哥ID: xztuoxi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