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邮编,详细地址及介绍。

1.商丘师范学院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商丘师范学院的邮政编码是476000。学校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55号。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二、商丘师范学院简介

商丘师范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商之源、华商之都河南省商丘市。东临沿海,西接中原,南接江淮,北接齐鲁。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处于京九铁路、陇海铁路、郑徐高铁、郑杭高铁交汇的黄金交通枢纽。商丘师范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归德府中学”。充满风雨,历经商丘师专,商丘师专。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商丘师范学院。

教学设施齐全,校园风景优美。学校有平原路和文化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7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2700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科研平台、实验教学中心和实践实训中心,共计127个,其中省级7个,系级3个,校企合作实训中心6个。建成了数字化外语教学中心、多功能演播厅和各种体育馆。图书馆藏书丰富,有近1830960册纸质图书和2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9598438+万元。学校环境优美。有春明湖、夏梦湖、裘芸湖、东太湖、文秀山,亭台水榭,荷花垂柳,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是学习和研究的理想园地。

围绕经济社会需求,优化专业集群应用。学校遵循“突出应用、集群发展、提高质量、打造特色”的原则,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地方主导产业,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有21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目前在校生27888人,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专业2个,省级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1个。规划了“商贸服务、城乡建设和人居服务、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和教师教育”等六大专业集群,形成了学校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和地方产业链、价值链集群相互衔接、开放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大力引进“应天学者”、“特聘教授”等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积极推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双能”转变,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学校专任教师中,教授111人,副教授320人,博士277人,硕士672人以上,有172名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学校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许多教师被聘为其他大学和研究所的博士和研究生导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双向互进”机制,联合培养了近200名应用型专业教师。

坚持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走产学研协同发展之路。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推进战略,高水平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到2016,我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加强科研和学科平台建设,已建成各层次、各类型科研平台40余个,其中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炼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药物绿色合成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光电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0余个。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上海新浪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 *共建北斗学院,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华共建网络信息技术学院,与天津中科遥感集团* * *共建中科遥感学院,与中科曙光* * *共建数据学院。与达内科技、凤凰教育、哈森制药、航天金穗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基于商丘丰富的地域文化底蕴,我们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目前,学校拥有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韩良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校建立了应天书院研究中心,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积极汇聚培育合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创新创业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统筹全校“双创”教育,确保“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和“双创”实验班建设为导向,积极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以建立商丘市创业综合体为抓手,积极探索“双创”教育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模式;以大学生文化创意园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模式。学校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并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专项基金。现已建成68个项目工作室,初步形成了“产-学-研”互动发展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营造了丰富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生态。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2000余次。

拓宽办学视野,大力开展合作交流。学校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郑州大学等十余所省内外高校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与商丘市政府及多家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面向俄罗斯、韩国、尼日利亚等国招收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