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三原则”的理论是什么?

第一层是生理保健,古代保健讲究四种方式:运动方式是适度运动,可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休息方式适当休息可以减少消耗,强身健体;三、食物与营养的途径是营养均衡可以使饮食顺畅;第四,生活维持之道,精神愉悦,情绪稳定。如果能“不轻举妄动”,对房事谨慎,戒淫,避外邪,强调内调,辅以必要的自我保健和药物治疗,就能健康长寿。然而,在今天看来,单纯的身体保健可以说是浅薄的保健。

第二层是心理健康,就是调节情绪,修身养性,因为情绪活动和道德修养与身心健康有很大关系。

所谓“情志”,是指中医所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惧、惊”。七大精神因素是由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引起的,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通常情况下,它们不会引起疾病,但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或过于敏感,就会导致喜、悲、脾、怒、肝、悲、肺、肾等疾病。所以,最重要的是注意调节情绪。保健养生的内因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可为无机邪所用,使身体内外和谐。

所谓“德”,就是道德行为。孔子说“仁者长寿”,“大德引其一生”;荀说:“有德则乐”,“乐则久矣”;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千女方》中写道:“德不能久服玉液丹”,“德日不善而不求寿”。所以说情感修德是养生的最大方法,可以说是深层次的养生。

第三层是哲学养生。所谓“哲学保健”,主要是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六自然”“四观”养生保健思想与此观点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