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阅读札记

品尝了一本名著,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很多。我们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你的收获和感受。不要以为读书笔记可以随便处理。以下是我收集的《黄帝内经》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1不敢说是兴趣,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是受当下“国学热”的影响。紧张的工作之后,我又读了几遍《黄帝内经》,却似乎感受到了开悟之美。《黄帝内经》作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不仅仅局限于行医治病,对我们的人生态度、为人处事乃至日常工作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不是医生,虽然无法理解深奥的医学理论,但很多难以理解的哲学格言,让我尝到了一些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智慧。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特别体会到了书中强调的平和与从容,浮躁的心情渐渐平复,原来的一些纠结也随之释然。

我们普通人读《黄帝内经》,自然会想到养生。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黄帝内经》中,“安心”在养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甚至超出了一般养生的范畴,会上升到一种生活态度。

书的开头就提到“无有,真气随之,灵藏于内,病安。”世俗的欲望是人的本性。生活中有很多喜怒哀乐,工作中有各种沟坎坎坎,让我们或喜或怒或悲或喜。我们可以自满、沮丧、冷静吗?当代著名中医刘立宏教授在总结了清末民初好人王凤仪先生的思想后认为,在构成我们健康的诸要素中,身体只占10%左右,心理活动占20-30%,心灵占60%以上。王凤仪先生也认为“怨、恨、烦、怒、恼”是“五毒”,其中“怨”是最厉害的。抱怨伤脾胃,对应五行中的土,以五脏为中心,容易滋生其他负面情绪,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不仅如此,抱怨会严重影响一个集体的正常运转。抱怨者总是责怪别人或客观原因,即使责怪看似合理,也很少反思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的潜力。美国精神导师威尔·鲍温的《无怨无悔的世界》也有同样的效果,它也印证了我们古代先贤思想的普世价值和永恒价值。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淡泊空虚”,保持平常心,不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肆无忌惮地发泄,而是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适当的缓解,不仅对我们的健康有益,对我们的修养、人际关系、工作也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少抱怨,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前辈给了我们知识,感谢同事给了我们帮助和鼓励,这样才能对内营造平和的心态,对外营造和谐的环境。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并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尺。金钱、名誉和财富固然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但它们也常常让人“轻举妄动”...时不时地控制他们的思想,随心所欲,与生活相悖,生活无节制”,从而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消磨他们的意志,影响他们的工作。当我们习惯于用这些单一的荣辱观念来思考人生时,我们忽略了所有的真谛,同时也牺牲了我们的健康。是人类历史的常态,也是人生的常态。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用心感受亲情,用心融入自然,用心享受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用心热爱工作,用心理解生活,用平常心付出100%的努力,用自然的态度接受结果,才是最深的幸福体验,如《。

阅读《黄帝内经》的注意事项2在众多的中医经典中,能称得上经典的耳熟能详的少之又少:大学系统读过的只有四本:《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当我开始读这些经典的时候,发现读了一遍或者几遍之后,往往收获甚微,很苦恼:看了中医经典,却不知道怎么用。有时我会有这样的想法:中医是纯粹的经验医学吗?我们的古人在欺骗我们吗?前不久看报纸:发现中医已经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意味着如果不加以保护,将面临进一步萎缩、淘汰甚至灭绝。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医院不是扩张,而是处于生存状态。在现代医学日益发达的时代,还有必要如此愚蠢地坚持下去吗?中医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为此,我问过自己,什么是科学?衡量中医科学的标准是什么?现代科学是衡量中医科学与否的标尺吗?我不这么认为。最简单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临床上很多疾病,现代医学目前无法治疗,但可以放入以整体观和辨证为核心的中医,疗效确实是肯定的。所以,我不想争论中医科学与否。我心里对中医有一个定位和评价:治病是科学。

抱着这种信念,我反复研读《黄帝内经》,把自己置身于天地自然之中,把自然人自然化、人化,把地球人性化、全球化,在传统医学中举一反三地研究经典,反复揣摩,把学到的原理运用到临床中,疗效明显提高。有时候对于现代医学的疑难杂症,可以收到盖杯的效果,对于一些急症患者也有效果。当然要辩证的看问题。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很多疾病,疗效不确定,有时甚至石沉大海。我觉得是因为对中医经典不够了解,不是说中医不能治病。

请允许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黄帝内经》过程中对一些经书的感受。

65438+

2、《五运论》篇云:帝:是地下吗?齐波说:地不如人,太弱者也。皇帝说:胡风?齐波说:气氛也可以解除。.....所以风冷,热热,湿气在空气中,火在其间行进,寒暑六入,所以为虚生化。所以,燥则燥,暑则地热,风大则地动,湿则强,地裂则强,火则强。

3、《金匮严阵》篇云:北黑,入肾,开于二阴,藏精于肾,故有病;……做明星就是知道病在骨,病在音羽,病在六,病在臭...。

4、《武昌政治大学》文章云适风寒,温疮。下去就会肿起来,出了汗就会酸痛。这个道理常开常合,太少就不一样了...

5.《论阴阳辨证》一文中说一阴一阳结叫喉炎。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3《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第四部分,原文:故冬不压跷,春不吐颈,盛夏不吐胸颈,长夏不吐风疟,冬不吐瘫,汗出。

感受:冬季是一个藏阳的季节,不宜过分惊扰阳气。筋骨活动过度而至汗出,即为阳气过度。

比如冬夜有人练长跑,跳广场舞,去健身房散步等。,使他们出汗,这对他们的健康不利。

其实在其他三个季节,晚上做剧烈运动是不行的,因为一天的傍晚,相当于一年的冬天,阳气也收了,所以要不受干扰,晚上剧烈运动是家常便饭。

踩高跷是一种引导活动或运动的按摩。本来踩高跷是好事,有益健康。

但是冬天踩高跷踩多了会出汗。如果到了这个程度,就不好了。出汗出来会扰乱阳的精神。偶尔会好,但是反复出汗肯定对身体有害。

由此我想到冬天过度的温暖已经到了出汗的地步,冬天出汗也扰乱了太阳的精神。

如果惊动了杨会怎么样?明年春天可能发生鼻出血和颈部疾病,夏天可能发生胸胁疾病,长夏可能发生内寒腹泻,秋天可能发生风湿性疟疾,冬天可能发生关节痛、寒冷性晕厥、腹泻和多汗。这些都是冬天不遮太阳造成的。

冬天不藏阳,不一定马上发病,但从它身上种下的病根,一旦条件允许,就会在人体内出现。

所以,冬天要适度运动,微汗为佳。想驱寒最好保暖,保暖也不算太暖。只是酒要微醉,花要半开,这样最好。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4读黄帝内经是大一的暑假。作为中南大学临床八年制学生,这是科研培训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第一次看黄帝内经,觉得很无聊。全是古文,一两天后还没看完三页就放在那里了。一个月后,我又拿起《黄帝内经》,整理了一下心情,静静的读了一遍,终于找到了乐趣。让我对保健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同时,也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灵枢和苏文。它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著作。并不像西医书籍那样讲解生理病理的专业知识。它只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我们理解日常生活的奥秘,告诉我们什么是坏习惯,什么是好习惯。最重要的核心是告诉我们如何不生病,如何适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也就是祖先带给我们的财富。

很多人认为,谈健康是老年人的事,养生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认为现在熬夜、饿肚子、吹冷气对他们来说都是小事,却不知道这些他们认为的小事,在他们老了的时候,为他们的健康留下了隐患。我奶奶就是一个例子。当她年轻时,她保持身体健康。出去工作,在空气浴里吹着雨,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风湿病一直缠着她,每当刮风下雨,疼痛难忍。所以现在我们不要认为这些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疾病爆发的时候我们会后悔。

作为当代大学生,熬夜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早在十一点。

甚至熬夜到四五点钟,好像都被大大小小的事情捆住了。我们也看到学生熬夜猝死的新闻。睡眠作为身体调整的时间,每天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失眠时间太少,会减少你身体的排毒时间。所以作为大学生,要有合适的、规律的睡眠时间,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齐波对他说:“古之知法者,以阴阳为基,以数招为和。他们有规律地吃喝,有规律地生活,不轻率地工作,所以他们能够与上帝和谐相处,他们活到100岁。”。古人生活规律,所以很多都是100岁去世的。我想它们都是现在报道的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饮食适度,生活规律,不要辛苦”;纵情色欲,消散精气,与酒精发生性关系,是一种糟糕的旅行。养粮;五果助;五畜有益;并不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的牛奶是上品,鸡鸭鱼肉是好东西。同时告诉我们,各种食物都有它的季节,类似于饮食专家提倡的不吃反季节食物。不要吃垃圾食品,吃了就是垃圾,吃了就是垃圾,花钱找惩罚。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反季节的水果和蔬菜充斥着市场。我认为每一种食物都是大自然在适当的季节安排的规律。什么季节吃什么蔬菜对我们的健康有不同的好处,但是反季节蔬菜的出现似乎有些违背大自然赋予的规律。东方蓝,入肝,开目,藏精于肝,其病令人惊骇。其味酸,其种草木,其畜鸡,其粮麦,应是四时,是岁星。也是基于春息,其声角,其数为八,是基于明知病在筋,而臭。我们应该根据大自然的四季来摄取食物,这样才能跟上大自然的步伐。

仁者长寿:心胸宽广者长寿;恰恰相反。心胸狭窄的人,对身体不好,对生活有害”;德行不克,纵服玉液仙丹,未能延年益寿;道德日,福而不求善,长而不求寿,也是养生的大旨。注重道德修养:“诚信”有益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有好的身材,也必须要有好的心态。所谓浩然正气,也就是不能有歪心思。如果你说一个人经常脑子不好,你会经常在心里想这件事。俗话说得好,心脏病需要心药,就是说心脏病发自内心,所以浩然正气对健康很重要。”无事无动于衷,真气跟随,精神守在里面,疾病永远平安。“无野欲,安宁祥和,真气保存于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身。没听说过脾气不好的长寿老人。为了健康,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起居、劳逸、精神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到的四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整,我相信我的身体会变得很好。所以说到底,养生就是讲这四个方面。只要能做到这四个方面,每个人都能活到100岁以上,就像齐白石在《与黄帝对话》里说的那样。因此,活到100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做好这四件事就好。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要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而是一辈子,一直,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

说完了《黄帝内经》的养生内容,再来说说治病求医的内容。《黄帝内经》讲了如何治病,更重要的是讲了如何不生病,如何不吃药就能让我们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岁。这是《黄帝内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所谓“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病,可以治病,不治病,可以乱治。”也就是说,一流的医生不是去治疗他已经得了的病,而是在他生病之前让它不生病。你想,你根本不可能生病。多么彻底啊!在当今社会,这一思想意义重大。天冷了多穿衣服,少吃垃圾食品,少喝酒,都是“防病”的内容。现在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健康,以至于常年担心疾病。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看这类东西。正如作者所说,除非疾病找到了它的头,否则没有人愿意研究它们!因为向内看很麻烦,外面的世界那么好;想往里面看,还是会心烦。还不如一天一天快乐的活着。但是如果人们不向内看,他们就不了解自己,他们就不能了解这个世界,更不用说就是国王!作者说,身体比头脑聪明,头脑通过做一些事情来统治,身体通过什么都不做来统治。什么都不做做好事永远比花大力气做好事聪明!书中甚至说,一些所谓的性格缺陷也是身体问题造成的。比如一个人很懒,能坐就不站,总想睡觉。他的脾脏好像有问题。一个人没有耐心,努力三分钟,是因为他的愤怒太强烈了。相反,他太软弱了,不能犹豫!

《黄帝内经》不仅在健康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而且在精神方面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导。比如现实社会中,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社会关系,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这本书告诉我们,情绪、悲伤、恐惧等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的疾病也会给人带来情志疾病,反之,情志失调也会影响五脏。大喜大悲,大悲为肺,大怒为肝,大恐为肾,大忧为脾。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种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头疼、肩膀疼、嗓子疼、眼睛疼、经期腹痛等。我家里一直有火药和消炎药。

看了《黄帝内经》,得知是因为阴虚火旺,所以两眼发红,咽喉肿痛。肩痛、头痛、经期腹痛是气血失调;大腿水肿,脱发对肾功能不好~面色发黄,眼睛干涩对肝功能不好——也就是说,现在小毛病不断的原因是心、肝、肾功能不太好,但还没到功能受损的程度。如果有损伤,很多地方都会生病!很多人年轻时身体不好,经常生病,长期吸毒。大部分都刺激了肾脏。因为生病,他们胃口不好,营养严重缺乏,导致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生活规律,运动,最重要的是坚持。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让人身体健康,还能让人有一个好的外表。为什么不呢?

《黄帝内经》作为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她告诉我们一年该怎么过:春在夏,长在秋收,冬存。也就是说,春天要让我们人体的气像植物发芽一样发芽;夏天我们所有的阳气都浮在体表,同时通过汗液把一年代谢产生的垃圾排出体外,所以夏天我们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夏,为什么夏天容易拉肚子,为什么夏天吃太多冰淇淋,喝冰汽水啤酒都不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开始收藏,我们的身体也要开始收敛;冬天是躲藏的季节,植物快死了,很多动物在冬眠,水也结冰了。我们也要避免像那些动植物一样的冬寒之气,这也是我们在世俗中提倡冬补的原因。此时人体的阳气都在体内,我们吃的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她告诉我,人要健康,就要遵循天道,也就是遵循自然规律,一年四季,一天四季。人的健康在于自己。你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就越健康。

阅读《黄帝内经》札记5《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这是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意味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生命的研究被视为帝王之事、大功德、大慈悲。

说到活力,我们经常用勇气、精神、勇气、意志、智力等词。这些词代表了我们的活力和领导力。

什么是勇气?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神是肺之神。所谓的“神”是什么意思?神是他吃饱后的外在样子。所以“气”是肺气足的体现。而大胆的“力”与我们的另一个器官——肾脏有关。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来源于腰,来源于肾。所以“胆”就是肺肾充满了正气,所以我们做事情就能大有气势,大有作为。肺肾在中医里属于先天范畴,和我们的本能有关,所以我们说的勇气是学不来的,它是本能在我们身体里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果你的胆子不够,那只能说明你天生肺气不足,肾精不足。

在中国,很多人对中医常识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比如普通人不懂医学,但是每天都会用到一些医学知识。在古语中,这叫“日用而不知”,意思是日用而不知其真。我来介绍两个例子。

我们中国人练习的时候,在大自然中打太极的时候,第一招通常是“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先伸左脚和先伸右脚有区别吗?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左为肝气,右为肺气。左边是肝,主血。所以一定要先伸左脚,先开静脉。因为血的运行速度比气慢,这样气血才能平衡。为什么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就是把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打通,然后脚尖微微扣动,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也打通。如果感觉不到两边的阴阳经脉,这个站姿对于练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夏天,我们所有的阳气都飘在体外,体内形成了一个寒湿的格局。人体的脾胃是最虚的,消化能力也是最弱的,所以夏天要吃点生姜。古人还有一句话叫“上床下床有姜”。当人们起床时,他们可以吃一些生姜。所以你可以吃一些生姜,让你的阳气更旺盛。

冬天,当我们的阳气全部汇聚时,我们体内就会形成一种内热的模式。“睡前吃萝卜”的意思是晚餐要多吃萝卜,因为萝卜补气,可以增强人的消化能力,使人晚上睡个好觉。

这些道理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了这些细节,身体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这也是《黄帝内经》提倡的养生之道。简单来说就是吃好,睡好,运动好。

《黄帝内经》读书札记6《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奇书,给后人留下了一片迷雾,至今仍神秘莫测。

纵观中国古代医学史,没有解剖学。《黄帝内经》不仅对人体的解剖结构有清晰的描述,对人体生理学、人体病理学、医学地理学、医学物候学等学科也有精辟的描述。到目前为止,人们只知道《黄帝内经》很多论述的结果是正确的,当代人体科学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有人认为《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易经》一样,有着比现代人更先进的思想和科技,是一位大圣智者。

《黄帝内经》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其阴阳五行学说,它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而且对世界现代科学观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占卜,沿用至今,来源于《易经》,大部分来源于《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一直是阴阳五行学说的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鼻祖,也是一本先知先觉的书。它告诉人们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如何养生避灾。“从金木的火、水、土的衰微,可以推断疾病的轻重,治疗的成败,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的危险,死亡和出生的日期。”比如肝主春木之气,一个人如果天天做甲乙,肝就旺了,一辈子也不会有肝的问题。如果病在肝,夏天就好了;夏天不好,秋天更不好;不死的话,冬天病情会持续;次年春天,春季肝遇木气,病情就会缓解,以此类推。

黄帝内经“天道而纪穷,地道而低,相问更难”。天地万物包罗万象,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兵法、社会、历法、阴阳等学科。里面的医学理论至今只有西医在论述,比西医更高明。

《黄帝内经》是大圣大智之作。《黄帝内经》成书时间众说纷纭。据考证,《黄帝内经》成书于科技、文化、教育极其落后的古代。那个时代的人们还在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怎么会对天文、地理、气象、社会、历法、阴阳等学科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即使在科技、文化、教育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人能打败他们。难怪宋代诗人高宝衡曾感叹,人的脏肺、脉象、经络、气血,都无法从外部和解剖中得知,没有大圣人、大智慧又怎么能发现呢?

读了七个多月的黄帝内经笔记,做事学习的时候总是找一堆借口安慰自己。是的,该冬眠了;哈哈。还好,在绞尽脑汁思考自己有什么收获的时候,我应该读过《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原文是当时皇帝和名医、朝臣谈话时记录的。刚开始读的时候并不难理解和知道古文的意思。看完第六章,还是觉得学医的古代圣贤不仅学术深厚,而且精通多门学科。

中国的文化不能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一个简单的65,438+0,080字的弟子规则,教会了世人一生遵循的美德。仲尼的《论语》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应该了解什么立场和时代。这一次《黄帝内经》真正让我体会到,读圣贤书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享受。看完之后,我感受到了看完《黄帝内经》的感觉。本能的,我又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们从小就没有接触过经典文学?有什么事是现代人不读圣贤书不敢做的?正如孔所说,政府应该以政治为导向,人民应该以德行和无耻为免除。以德导之,以礼为耻。

经常听家长朋友说现在带孩子有多难,总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知道好好学习,老是闹;出于礼貌,我不能直接告诉他们教育有问题。家长和老师要明白,榜样大于言行。太多经典的教育被世人遗忘,不再愿意遵循古圣先贤的思想。真可惜。如果是今天中国的xx,建议国人多读中国文学,多了解古人的学习精神;现在和平与繁荣。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8说他在读《黄帝内经》,其实他并没有读原文,而是在电视上看了京后埔堂主人徐文兵教授《黄帝内经》的节目,然后看了根据这个节目录制的几段对话,深受启发。养生的文章很多,道理大家都懂。我只能把印象最深的几点写下来,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适应天气,适应四季

生命是智慧的,人体充满了奥秘。古人认为宇宙中的人更多的是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一年有四季,自古不变。春是春,夏是长,秋是秋,冬是冬。你敬畏天地。在合适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不要违背上帝的安排。我们顺应它,就是使自己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享受生活”。古人的智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今天依然可以从中汲取能量。

2、适合的人,适合的时间。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中医认为,人有肝、肺、脾、胃、肾五个五脏,功能不同;每个人生来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五脏强弱也不一样。有的是肝气充盈,有的是肾气充盈,所以要保护好自己的“元气”,注意自身的变化,提高灵敏度,发掘分析自己的“强弱”,根据症状分别治疗。

3.吃好,睡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吃好,吃身体需要的食物,能“消失”和“转化”的食物。再美味的东西,如果消化不了,也是枉然,甚至可能变成垃圾,还要努力去清理;“五谷饲料”,最好的饭是家常饭。

睡个好觉,也就是就寝时间睡觉,不能强迫身体妥协。从某种意义上说,睡觉比吃饭更重要。在现代社会,我们无法安然就寝,根本无法“日落而息”,但如果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该放下的时候就要强迫自己放下。

4、养心比养生更重要。

养生重要,养心更重要。滋养心灵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个人理解,读书写作也是一种让心灵平静的方法。不断反省自己,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是让人静下心来的方法之一。

5.人生最完美的结局:无病而死。

经常听到老人去世时的痛苦,想到一句话:“我痛苦。”如果能避免重大疾病,健康活到90岁,那是多么大的福气;而如果真的能“无病而死”,那将是人生最好的谢幕。

让我们从此携手同行,一路欢歌,向着这个终极目标前进。